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建风采 > > 重 庆 映 象

重 庆 映 象

2016-09-29 16:20:46 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郑楠

历史悠久的名城

对于重庆的最初印象,源于一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著名古诗。重庆,这座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的城市,西周时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古名称巴。隋开皇元年改梁楚州为渝州,不久废,唐复置。北宋崇宁元年改为恭州。南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为恭王。淳熙十六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元为重庆路,明清仍为重庆府。1929年设重庆市,至1997年3月又升为直辖市。因嘉陵江古称渝江,故重庆简称为渝。重庆还有“山城”、“雾都”、“桥都”、“西南火炉”的别称。

1945年12月,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民主党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2点45分的夜啤酒

深夜不睡的人,潜意识中往往借白天不醒去逃避衰老,靠夜里不睡来延长生命。重庆22点45分的街头,仍然灯火通明,夜市会延续至凌晨三点甚至更久。皆缘于重庆人喜欢邀朋聚友,喝“夜啤酒”。在这个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楼房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至山的城市;在架着烧烤架、支着酒酿汤圆的大锅、排列着桂圆粥和凉糕的小摊边;在吵吵嚷嚷的叫卖与吆喝声中;与三五知己小酌,听呜呜咽咽的唱片、看断断续续的细雨、饮温柔敦厚的酽茶、讲天上人间的闲话,时光似乎放慢了脚步,不知今夕何夕。这浓墨重彩的夜色,也令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重庆人性格的直爽和对生活的热情。

 

 

“绕人”的旅途与动人的美景

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聪慧的重庆人依山建房、傍水而居。这里的房屋有的建在江边、有的建在坡上,有的隐藏在葱郁的丛林之中、有的座落在两山低谷之间。由于用地紧张,房屋基本是高层建筑;道路基本是单行道,层层叠叠地穿插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感、立体感很强。

在重庆市区,不可不说的是“绕人”的道路所带来的半眩晕的旅途。对于有晕车症的人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当你面临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的朝天门时,俯看长江与嘉陵江水汇流,纵览沿江壮观的风光,你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那么的值得。

 

 

重庆的“三张名片”

对于一个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的人来说,很多时候,会创造机会去外地走一走,或者是出差、或者就是自说自话的跟团游。回来之后,风景大多要对着照片才能想起来,而那些关于味道的记忆,却随时可以被味蕾上的反应唤醒。

重庆的吃,离不开油与辣:水煮鱼、毛血旺、熏肉炒青辣椒、连清淡的豆腐也辅以浓重的红辣椒。巴地湿气重,造物主自有它神奇的化解功能,对于自己带来的小疵,往往会作近乎歉意的补救;所以重庆人皆嗜辣以驱湿。而关于重庆的第一张名片--火锅,就有一个那么亲切家常的来历。江边的船工将鱼和别人丢弃的内脏混在一起煮,火红的锅有扭转乾坤的作用,可以让肠胃迅速将愉快的信息传遍全身,让他们在慢慢激扬起的情绪中应对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原始的美食。

第一顿火锅,选在了“秦妈火锅”南滨店。这个店的好,在于很多餐座设于户外的平台上。面临两江。吃美食赏江景,一举两得。山城夜景是重庆的第二张城市名片。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在这样绮丽的夜景中,你可以真正领悟到“不览夜景,未到重庆”所言非虚。

火锅从平静到沸腾,同行的人们从陌生到熟悉,其间是八卦、轶事、玩笑,间或也有个人一点点小情怀。重庆火锅的辣,不是直来直去的辣,而是曲折婉转、张驰有致。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点睛的是一盘由芝麻、海椒和蒜泥组成的调料,醇厚鲜香,一入口,便调动起味蕾的全部激情,与它做热烈的呼应。

往来于餐桌前的,除了服务员,还有吹萨克斯的帅气男生或抱着吉他、送上歌单请你点唱的女孩。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端详重庆的第三张城市名片--巴蜀美女。身量小巧、轮廓简洁精致;浅敷薄粉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商业的演出,不会太用情的。她唱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我一直以为,年轻的女孩子,只肯喜欢蔡依林或林俊杰,怎么会用心记那些逝去的老歌。

结束用餐的时候,我又一次看到这个女生的背影,小小的、却是那种耐寒植物呈现出的凛冽姿态。她独自走向夜的深处,我用文艺小说的情节,期冀着有英俊的男孩子,在路的那端等待着接她。

 

张艺谋的武隆

 

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芙蓉洞、林森木秀飞泉流瀑的天生三桥、南国第一牧场仙女山……赋予了武隆山水灵秀之气。张艺谋在为《满城尽带黄金甲》取景之时,被当地的人文风貌所感染,于是就有了《印象•武隆》这一《印象》系列的最后一部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武隆》通过“川江号子”这一独特载体,表现了“巴渝文化”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对已经濒临消失的生活方式的记忆,展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夜晚寂静且冷雨微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群热情的年轻人,通过演出的方式将江上的“川江号子”唱响,以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历史先辈和自己文明脉络来源的尊重。还有这样一群报以热烈而诚挚的掌声的观众---至少,同行的人们,告诉我;他们,来这里看演出,并不仅仅是为了“老谋子”的名声。也许,我们的文明,除了积极申请“非遗”、建设旅游项目之外,还需要这样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懂得、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旅行的意义

返程的客机上,我不断地单曲重放陈绮贞那首著名的《旅行的意义》:“你看过很多美景、你看过很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第一道短暂的光阴……”我总以为,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见多识广而已,就像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而已一样。旅行不只是一个一个景点名称的连缀,它是生命处于另一种状态下的种种境遇。甚至于,每一次旅途中,我想的最多的竟然是: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

“印象•武隆”最让我动心的“哭嫁”一节:“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哀怨的哭嫁声飘荡在清幽的山谷、静谧的夜空,让人不觉泪下。我忽然觉得那么的牵挂远在家中的父母,想问一声:可安好?

旅途中,积极地去认识新朋友,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联系老朋友,送出关心、也接受祝福。太多的人说:“你没有很多年轻人的独立的个性”。听了之后有点遗憾,但是如果失去的所谓个性是一点点尖锐的棱角,补充进来的是一点点温柔,我亦无怨言。因为旅行的意义是学会爱,别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