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于1878年出生在清末的江苏省川沙县内史第,自幼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长大,1899年中松江府第一名秀才,1902年又中江南乡试举人。尽管在那个年代中了举人就有机会做官,但对眼前的腐败的清廷广场深恶痛绝的黄炎培却丝毫没有做官的理想,在他心中的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就是:“兴教育、救中国”。1903年在开明乡绅杨斯盛的帮助下,在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将维持封建科举制度的“观澜书院”该办成了实行新式教育的“川沙小学堂”,开启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先河,也从此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此举受到了当时保守派封建文人的百般诟病,但是却得到了平民百姓的支持,大家都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川沙小学来念书。由此可以看出,新的思想、文化在那个年代已经逐步的步入人心,反对封建保守主义的思潮正在不断的影响着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黄炎培也因为在开启民智的演讲会上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观点引起了清政府官员的不满而被通缉,之后流亡日本一年。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亚洲迅速崛起,中日甲午战争的清廷的失败也让每一个爱国人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在这一年中,青年的黄炎培看到了世态的险恶、清廷的腐败昏庸。自此改字“楚南”为“靱之”,以牛皮之靱和刀锋之利勉励自己。黄炎培在日本的一年时间里除了做苦工维持生活外还不失时机的考察了日本的教育。面对日本教育的现状,他不禁的回想起来了清末时期因为一个空的墨水瓶,南洋公学总办汪庆篱和守旧派教师就开除所有的学生并解散南洋公学的荒唐事件。他发誓回国后一定要办一所更大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
回国后,依然是在重视教育的开明乡绅杨斯盛的资助下,黄炎培办起了上海浦东中学,并定下了“勤、朴、诚”三字校训,由于学校越办越好,要求入学的人络绎不绝。1905年黄炎培在其恩师蔡元培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从此成为真正的“革命党”。并且改字“靱之”为“任之”,寓意自己要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爆发后,黄炎培被听从其建议而起义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其后黄炎培到全国各地考察教育,深感当时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学生皆是为当官为目的的而求学,而对社会实用的工农商专科无人问津,这更加坚定了黄炎培要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决心。辨帅张勋窃取了江苏都督之位后,黄炎培因不满其要求下属带假辫子和假公济私为母亲做寿大肆收礼,愤然辞官而去,而且决定此生不再踏入官场。在那个年代,升官发财是多少人的梦想,而黄炎培却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可见气节之高亮,之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都曾经邀请黄炎培出任政府的教育总长,都被其婉言谢绝了。
1917年,黄炎培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教社,并与1918年开办了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提出了:“双手并用,手脑万能”的理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炎培领导江苏省职业教育会和上海名校的学子开大会声援北平的学子,之后还承担了赴法国勤工俭学学生的迎送任务,其中就有陈毅同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因黄炎培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做法而撰写的文章也被通缉,后因蔡元培和邵力子等人的努力国民党才在一年后解除了对他的通缉。仗义直言一直是黄炎培身上的优良传统,一二八事变后,黄炎培亲自上门对曾经邀请他参加家祠落成典礼而一口回绝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宣传动员杜月笙抗日,而杜月笙曾经帮助过蒋介石残害过民主爱国人士,当时有友人劝说黄炎培不要为此毁了自己的清名,但黄炎培此时站在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的角度,不以为然,用诚心说服了杜月笙这个在上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使其不为日方诱惑所动,不投向日本一方。可以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黄炎培这种做大事不拘小结,为国为民宁可放下架子这种高亮的民族气节。
抗日统一战线成立后,黄炎培在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并邀请周恩来参加星期讲座,周恩来在重庆巴蜀中学的演讲,使黄炎培等爱国民主人士认识到了共产党人的胸怀和风采,为今后与共产党的交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民主人士为战后如何建国而辗转反侧,周恩来把参政会的成员请到八路军办事处,转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的主张,提出有各界代表、各民主党派共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让黄炎培等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黄炎培读了关于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后,产生了去延安考察的念头,在多次努力下,蒋介石同意黄炎培等七人以个人名义去延安考察。来到了延安,黄炎培真正的意义上了解了这个历经磨难而始终坚强不屈的真正具有革命精神的政党,对共产党治下的解放区良好的民风、秩序充满的赞赏,也从延安精神上看到新中国的未来。对与毛泽东一起在窑洞的彻夜长谈更是传为一段佳话,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中国历朝历代的衰亡无不是君王昏庸和官吏的贪腐,正是印证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话题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和重视,毛泽东告诉黄炎培,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这个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方法,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推行民主,只有让人民在监督政府,才能风清气正。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集体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国家级领导相继落马。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不能仅仅是闭门造车,更要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吸收智慧,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只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等人致力于调解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仅仅是将和谈摆在桌面上,不顾社会各界反对内战的声音,暗地里却积极的准备内战。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国统区内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百姓又回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中,但造成这种局面的仅仅是国民党为了实现其独裁的统治。这国民党的种种行为让各民主党派对这个腐败的、只是为四大家族谋取利益的政党彻底失去了信心。黄炎培为此辞去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职位,宁可在大街上靠卖字为生,也坚决不做国民党的官员与之同流合污。为此有了:“竹宁折不改其节,玉可碎不改其白”一说。1948年的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自此民主建国会明确的提出了放弃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中立态度,坚决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此次会议奠定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
终生不愿为官的黄炎培为了国家和人民,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炎培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难能可贵的盟友。我们不仅仅是缅怀他的一生,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心为国为民的气节。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尤其是部分执政官员违背了共产党立党的宗旨,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以至贪污腐败、勾结社会黑恶势力,危害一方。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刚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这两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必须反腐败”,根本原因是腐败问题严重了会“亡党亡国”。迄今为止,反腐败斗争依然在路上,近期中纪委宣布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被宣布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依旧没有改变,反腐败没有停滞不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已经初步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理论符合当前中国实际,有力地推进了反腐败斗争的创造性实践,深得党心民心。
身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是我们履职的根本,让我们追随着前辈的足迹,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带了的丰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舒城路11号
皖ICP备05003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