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带 文明城市的名片

——公益冠名“爱心送考” 蚌埠民建会员企业在行动

作者:谢曜尧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541 发布时间:2019-06-11 09:42:55

“绿丝带,爱心送考,为梦想传递爱心的力量。活动时间:中、高考期间。参与范围:爱心出租车驾驶员,爱心车队成员以及私家车主均可报名。......”有一种青春叫高考,有一种爱心叫送考。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与此相伴的爱心送考也正式启动。

今年的绿丝带爱心送考活动,是蚌埠报业传媒集团与蚌埠民建会员企业——安徽中旭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五次“牵手”。

现在城市间的互相竞争很激烈,都在求跨越式发展,都在谋弯道超车,也都在不遗余力的推介自己、向外界积极地介绍自家的亮点和特色——都在“发名片”。不要说在央视、央媒的平台上,就是省一级媒体,提及周边的兄弟城市,总能听到这样的介绍——“某某某工程是某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某某文化是某市的历史名片”........不一而足。那文明可不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呢?

当然可以。比之大广场、大公园、比之标志性的楼堂馆所,植根于特定城市的文明习惯,她的辨识度更高,与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有形的地标性建筑终有衰朽的一天,成为历史的遗迹,而文明不同,一旦在一座城市植根,她就会开枝散叶,发扬传承,历久弥新,提到她你自然而然就会联系到相关的城市,以邑小士多、敦睦乡里而闻名的绩溪、歙县等皖南名城,乡贤文化绵泽千载经久不衰就是例子;至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不客气的说她更应该属于某个城市群、城市带,而不是为哪一家所专美,譬如沿淮一代的饮食文化都差不多、历史传统区别也不大,城市间彼此的辨识度很低,换句话说这名片您拿不出手。

植根于特定城市的文明则不同,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养就一方文明。动笔前我查过一些资料,咱蚌埠的“绿丝带”送考爱心公益活动开展已有五年,蚌埠民建会员企业安徽中旭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作为一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中旭集团多次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公益之名携手同行,集中体现了“明道、优术、正心、分享”的企业文化。“为考生提供顺心的出行环境,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我们企业回馈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该公司总经理郑怀琪如是说。

至于五年前不冠以“绿丝带”之名的爱心送考行为持续了多少年,又始于何年?我问过有年岁的的哥,征询过记者朋友,有说二十年的,有说不止二十年的,我记得我九八年高考的时候就坐过免费的爱心送考车,天津夏利那种老出租,按这个估摸,咱蚌埠的爱心送考,“绿丝带”公益活动的前生应该是超过二十年的。

公益送考持续了多少年,难以求证;这么多年的公益送考接送了多少考生,更是难以求证了。但有一点是不用求证的,当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爱心公益车主的时候,当一辆辆爱心车辆满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和希望平安驶向考场的时候,文明的种子在不经意间被撒播下来,文明的理念在不经意间被转播开来,造福社会、帮助他人,这不就是一座城市最拿得出手的,最叫得响的名片吗!这名片籍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天南海北客,籍着少年壮志、负笈海内的珠城学子,传播于四方——蚌埠是座文明城。说的再远一点,2017年咱蚌埠在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高分获选,这不是偶然,是多少年来聚沙成塔的必然,是文明之风浸润全市,民意所归民心所向水到渠成的事。

2019年的高考已经结束,珠城“绿丝带”公益活动却没有终点,爱心与公益只有起点,哪来的终点呢!文明,公益文明本身就是活着的,植根于咱蚌埠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咱蚌埠最好的名片!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