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68(三)

——插队生活拾零

作者:视野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697 发布时间:2019-04-28 16:23:50

1968,五十年前乡村插队生活的片断,泪水和汗水交融,连缀起的,是一串难忘的苦涩记忆。然而,苦难和磨砺则是一种财富,会让人受益终身。

                                                                                                                                  ——题      记



台孜,属当地习惯于地名之字眼,如王台孜,严台孜,刘台孜等,不一而足。

台,即乡村民居房舍建造于土垒的高高台子之上,以避水患。远远地,便可望见庄子。新台孜,顾名思义,新村庄矣。

踏雪前行,远远望去,炊烟袅袅之处,便是我应该去的村庄,土台之上长着许多树,其中有两棵最高的大树,一棵椿树,一棵苦楝。椿树暂且不说,就那苦楝,春上,茂密的浓荫遮空的枝丫叶间,便挂满一串串的青疙瘩,若用它击打脑袋,也是生痛生痛!秋后,那楝果儿黄了,变得泛白,也就落在地上,皱巴巴地像一粒粒干瘪的乳白色的小枣。

苦楝是皖北这一方常见的树种。

高大的树杈间盘着一圈鸟窝,体型大,黑白相间的羽毛,拖着长长的尾巴,村中的孩子告之,那是喜鹊。若见到浑身皆黑的鸟,便是老鸹,也就是乌鸦。

满目皆为低矮的泥皮土墙茅草屋。

村口道旁,面朝东,立着一座不太周整的用石灰抹皮的牌坊形状的泥台子,薄薄的白石灰上有些斑驳零落。正中,红笔书写着一个偌大的“忠”字,两侧,红色的油漆歪歪斜斜地涂着一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在那个年月,造神运动确已遍及了全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这个低矮的其貌不扬简陋而庄严的神台,便是供新台孜生产队社员们顶礼膜拜的处所,出工收工,忠字歌、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的神圣仪式,就露天在此举行。屡见不鲜,知青们更是乐此不疲,带领老乡们一日几遍,手摇红宝书,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唱毕,即无比虔诚地手舞足蹈,齐声高呼,敬祝“万寿无疆”和“永远健康”。

知识青年的加盟,为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广阔天地顿时呈现出勃勃生机,大批判小分队,个个生产队都成立起来,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热热闹闹。农人甚至有被我们动员一家三代齐上阵者,他们不停地挥舞红宝书,极有节奏地交替地跺着双脚,地动山摇,口沫飞溅,个个声嘶力竭,呼喊“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村村批,队队斗,随便用硬纸片子做一个刘少奇的模拟像,往村口地头一摆,便成了很形象的靶子。批判资产阶级复辟,批判刘少奇背着毛主席搞的农业六十条,斗私字一闪念,闹得不亦乐乎。后来就背诵语录,欢庆中共九大召开,高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再后来,就躺在生产队空旷的田野间的泥土地上,准确地昂望夜空,热泪盈眶地等待观看那颗几乎伸手可及,闪闪发亮的漫游于宇宙空间运行轨道,由北至南划破夜空,在太空奏出时代最强音《东方红》乐曲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那真是一个精神颠狂的年代。(待续)

     

                                                                                       

                                                                                                                  作者系民建蚌埠市委原办公室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