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魂牵梦绕。
西藏,本是一方净土,无数人朝拜的天堂。高原缺氧,挡不住我们好奇赴约的痴念,气喘吁吁,难敌一睹雪域真容,试图撩开其神秘面纱的雄心。
2019年3月5日至15日,蚌埠的一群旅游达人,挑战自我,探访西藏,列车快速地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途经三江源头,由神奇的天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入藏。雪山倒影下的世界屋脊,时时幻化出藏羚羊灵动的跳跃和一群群牦牛懒散觅食的身影,天造地设,它们是神奇高原生命的精灵,与蓝天白云,碧水清波,构成和谐自然的迷人画卷。
来到拉萨,我们相继沿途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扎基寺、巴松措、林芝苯日神山、雅尼国家湿地公园、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鲁朗林海、桃花沟、西藏民俗村、羊卓雍措、雅江河谷等处著名景点。
美哉,珠穆朗玛,壮哉,大美吾中华。
圣山灵湖,人间仙境。兴致所至,如痴如醉,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把“心在天堂,身在地狱”的真切感受。
扎西德勒。一条洁白的哈达,一声真诚的祝愿。滚烫的酥油糌粑,清香的青稞酒,醉了天,醉了地,醉了人,净化了我们的灵魂。
藏民聚居地区的山间、湖边、路口、江畔,随处可见一座座以石头垒成的祭坛——玛尼堆。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这些石堆,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用大小不等石块、石板和卵石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多彩的经幡,风每吹动一次,就相当于念了一次经。
吉日良辰,藏族百姓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触碰,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天长日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藏民信徒发自内心的祈愿。
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凝结成信仰专一的图腾。
更有那一幅幅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藏族的“百科全书”——唐卡,令我们着迷和惊叹。唐卡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以其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唐卡仿佛是立体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构筑,以示神圣。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千年岁月沧桑,仍色泽艳丽明亮,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梵音阵阵,经幡猎猎。布达拉宫,佛光普照。大昭圣寺,香火缭绕。塔葬真身,金光四射。神殿高堂,信众云集,供奉的酥油灯常明,星光般闪烁,身穿褐色藏袍的活佛喇嘛,高僧大德,盘腿打座,手执经轮,吟诵偈语,为民祈福,参禅布道。更有众多磕长头的藏族同胞,三步叩首,五体投地,长途跋涉,历经万苦,无比虔诚的顶礼膜拜,高原红的脸庞,写满舍身求法的诗韵。
心诚则灵。藏民虚怀若谷,感人至深,情感真挚,憾人心魄。他们籍以十万个长头的代价,积累功德,为的只是了却一个终生福报轮回的心愿。
高巅云端,离天最近。雪化甘泉,普度众生。
藏传佛教,源远流长。扎西德勒,感悟至深。
有幸游西藏,无缘梦菩提。
西藏,我们心中的净土,西藏,我们眼里的圣地。此生所愿,来一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