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点击量:7158 发布时间:2008-07-29 13:36:10

 
------民建蚌埠市基层组织的现状及对策
 
王传平
 
     基层支部是我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会内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的源头。搞好基层支部组织建设对提高我会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推动广大会员为“三个文明”建设献计出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会的基层组织面临着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许多新课题。现将我会基层组织目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如下:
我会现有会员346人,男会员221人,占64%,女会员125人,占36%,平均年龄5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9%(其中2002年以后入会的有67人,男会员36人,女会员31人,),在职会员217人,不在职会员129人,现有18个支部。
    一、目前基层支部活动的现状
    多年来,民建市委会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工作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为“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总体来讲就是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凝聚力和活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支部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仍停留在过去那种“一读众听”的形式,许多成员感到帮助不大,不合乎他们的要求,有的会员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参加支部生活会,使到会率下降,而且有增大趋势。
    2、受市场大潮和利益驱动机制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一部分会员参加支部活动的意识淡薄了,政治热情下降了,偏重经济实惠,对党派活动参加少了。有些支部主任不热心会务,缺乏责任感,认为支部工作是份外的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顺其自然。
    3、基层支部组织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亟待健全。目前,尚未摸索出一套适合基层组织实际且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管理办法。
    4、基层支部缺乏应有的活动场所和必要的经费。这一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党派基层支部开展活动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5、基层组织亟需配备一支政治可靠、热心会务、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支部主任队伍。
    6、市委会也存在缺乏对基层支部活动及时、正确、有效的监督和服务。
    二、对策
    针对新时期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党派基层组织尤其是支部主任要不断加强对时事政治、科技、文化、历史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认真学习领会本会章程,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加大培训力度。
    党派组织还要根据情况,利用举办支部负责人培训班、演讲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时机,也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学习先进地市的基层工作先进经验,查找差距。同时市委会要加大对基层支部负责人的行政治业务培训,使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清醒的政治头脑,丰富的会务知识,还具有民主求实、关心会员、爱护会员、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关注近几年入会的新会员,要正确引导,做好好传、帮、带工作,以增强支部的亲和力、凝聚力。
    3、大力加强规范化支部创建工作。
    要在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开展规范化支部创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思路。大力加强规范化支部的创建工作。首先是制度建设,要量化、细化工作职责,专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如支部议事制度、学习教育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会费管理制度,支部委员分工制度等,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使支部自身建设逐步规范化。其次是管理正常化。即组织活动有记录簿、参政议政记录簿、会费收缴管理簿等。再次,是支部活动要坚持“少而精”原则,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注意质量,讲究效果。
总之,基层组织活动必须坚持灵活、实效为目的,不管采取哪种活动方式,都应与提高会员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联系起来,从而使基层组织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把党派的每一个支部都建设成广大成员展示自我,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全面提高的大课堂。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