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信

作者:邵体平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110 发布时间:2019-01-11 10:39:20

鸿雁捎信,柳毅传书。

做为信件的两地书,寄托着人们千百年来渴望通信沟通,通畅传递信息的良好意愿。为此,邮递员又被世人亲昵地称为“绿衣使者”。

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位于淮河之畔。这里最早的邮政局——蚌埠邮政局,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南京邮政总局在今凤阳路铁路东设置的,1911年上升为一等乙级局,已有百年历史,邮政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近10年来,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宏大背景下,邮电分营,邮政在改革、发展、经营、服务、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信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小到大,我收到过多少封信,写过多少封信,难以计数。然而,我所写的第一封信的印象则久久挥之不去,深深地烙在脑海里——

那是1962秋季,我9岁,家里没有钟表,以致于偶尔上学迟到,曾受过老师的责备。那时,不仅我家没有钟表,左邻右舍也没有。不过,我成绩还行,成为蚌埠一实小五年制实验班的学生。当然,最高兴的就是母亲,因为,我可以省去一年的学费。为此,出身贫微,从小没上过学的母亲很为我自豪。当时,父亲在土产公司业务科任采购员,常年出差在外,每隔上三两个月才回来一趟,过不了几日,就又接到任务出了远门。

一天,正在缝补旧衣的母亲亲切地招呼我坐在她身边,让我趴在椅子上给远在上海的父亲写信。这封由母亲口述的信,我吭吭哧哧地写了足足有一个小时,也就百十个字,不外乎是问候和报平安的词句,最重要的内容是:让父亲带个小闹钟回来,免得我上学迟到。其中,有几个字我写不全,于是使用拼音字母,我想,父亲大概能明白。个把星期后,望眼欲穿的母亲如愿接到了父亲的回信。当我嗑嗑吧吧地将信读给母亲听的时候,我忘不掉母亲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没过多久,一个小闹钟便摆在了我的床前。

而今,座机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图文传真、电子信箱、QQ、网络覆盖,现代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使“顺风耳”,“千里目”的美好愿望神奇般地成为现实。仿佛一夜之间。信息时代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于是,居家写信、寄信、收信等诸多环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处于转轨变形期的邮政业务日渐萎缩,盼望绿衣使者的心情似乎不再那么急切。一般,人们不再写信,你想,操起手机,一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够有多么快捷方便,抑或还可以上网聊天,高兴了,发个E-ail。够有多惬意,够有多时尚。写信?咳,还是免了吧。

在民主党派市委机关工作过的我,收发和接触了很多公文函件。可谁又能说,公文不是信件呢。我还应聘担任了蚌埠邮政局的义务特邀监督员,红彤彤的聘书,让我感受到肩上的一份光荣的义务和责任。我参加过几次邮政局组织的偏远县乡邮政业务检查,所见所闻,受到深深震憾,亲身体验到基层绿衣使者的辛苦。随后,我还陆续接收到各地市的一批信件、快递、包裹,拆开一看,原来是当地邮政局寄来的“试信”,上面清楚标明,让我协助填写收到时间,以便准确掌握邮政信件到达的准确时间段,然后及时寄回。

每次收到此类信件,我都尽心尽责,当即认真填写,然后投入楼下的信箱。

邮政行业属服务窗口,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说,试信是邮政行业想方设法,掌握、改善和提高信件投递业务服务质量的一项好的措施,那么,举手之劳,能为此提供的准确的数据值尽一点力,便是我的荣耀。这是义务,更是责任。

鸿雁捎信为情,柳毅传书为爱。

试信。一张薄薄的张片,折射和反映出邮政行业的绿衣使者们永不懈怠的爱岗敬业精神,他们不断地在改革、发展、经营、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苦苦求索令人钦佩。

我想,即使是信息化的今天,绿衣使者仍不可或缺。

                                                     

                                                                                                                    作者系民建蚌埠市委原办公室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