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钱塘,源起新安。改革开放,初心不忘。
201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下,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实施。多年来,生活在新安江源头的人们,为了守护这一江碧水,不断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破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低效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优化升级的绿色发展之路。
方国强作为生于长于新安江源头六谷尖山脚下的一位茶农,作为民建的一员,靠着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在发展壮大自己的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获取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孜孜不倦地依靠种植有机茶的方式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忘初心种好茶
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的。方国强的种茶之路亦是如此。
一场山洪引发的信念转变
在方国强的故乡休宁县鹤城乡,当地人种茶制茶已有千年历史。当年吃苦耐劳的徽商就是靠着神奇的“东方树叶”足迹走遍海内外。然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特别贫困。为了增加一点微薄收入补贴家用,他靠做木材生意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时间一长,他越来越感到这个钱赚的不踏实,钱虽然很好赚,但环境一天天变坏。就在那一年夏天,意外地爆发了一场山洪,清澈的河水瞬间变成凶猛的野兽,冲毁田地、护岸、村庄,惨不忍睹。自此,他决定绝不做砍伐树木的事情。为了子孙后代,一定要放下“屠刀”!他决定做一做茶叶的文章,转行投身生态农业这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一次拜访带来的全新定位
万事开头难。做起茶叶生意后,他发现当时整个休宁县、黄山市的绿茶基本都是档次较低、品种单一的“大路货”,价格卖不上去,效益甚微。有一次在屯溪黄山市茶厂了解到,浙江省公司领导李生富先生专程来黄山寻找品质好、农残低的绿茶,好像在国外欧洲叫什么“有机茶”。当天夜里他就准备了茶叶样品,连夜赶到了杭州一夜未合眼,第二天早上直接赶到李生富的办公地点去拜访,可是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李总并不满意准备关门离开。但他当时很不甘心,于是向李总提出了再给一次机会的请求,第二天下班前重新请他看样,李总无奈地点点头,算是勉强答应了。告别李总,他开始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此时仅有24小时(当时交通从杭州到休宁要5-6小时,休宁到流口还要4-5小时,且也不是随时有班车)。第二天等他满头大汗到达李总办公室时,已是下午将近4点,这次评茶后,李总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并随方国强去流口地区考察,自此方国强就有了科学的定位——“健康有机茶、自然新安源”。1998年,方国强创立了“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这也是安徽省第一家有机茶公司。
一点销毁造成的有机触动
“有机茶”不仅要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无污染的周边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还不能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等物质,势必影响产量和收益。虽然他向当地茶农提出高价收购他们的茶叶,一户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但当地茶农仍然十分排斥种植有机茶。特别难忘的一件事是1998年春天里的一天,一位茶农将不合要求的茶叶鲜叶送到了收购点,当时现场许多人在看,都认为方国强会拒收,但他做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举动,仍旧把老人家的茶叶收下,还按价付了钱,但最后他将不合格的茶叶当场销毁。接着,还现场来了一次演讲,告诉大家:只有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品质,才能更好地找到茶叶发展的方向,让自己种植的茶叶卖个好价钱。这一做法对茶农的触动特别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匠心做好茶
大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做出好茶,更需茶农和茶企的匠心。
勤学苦练乐分享,建好一支队伍
1976年9月,方国强带着自己的梦想,进入黄山市(原徽州地区)流口茗洲茶校进修,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经过连续多年的学习,他学到了“真经”,成了茶农敬佩的“茶师”。方国强不仅自己勤学苦练,还经常跟村民们交流,将自己学到的屯绿制茶技术与他们分享,带出了一批弟子。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屯绿”品牌,方国强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利用科技改进了“屯绿”的加工、制作方法,开发的新安源高绿茶等“屯绿”新产品,获得了业界一致认可。方国强更加信心百倍,决定一定要将新安江源头的屯绿茶做成高端的有机茶,销售到国内国际市场。
依托有机严标准,打破一道壁垒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对中国茶叶进口都采取严格的卫生标准,即所谓的“绿色壁垒”。即便如此,方国强坚持做有机绿茶是中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的出路之一。终于,方国强的坚韧执着与产品的过硬无瑕深深打动了国际合作伙伴。2011年5月22日,欧盟著名的茶叶公司――德国KK茶叶公司总经理沃尔夫冈・威尔海姆先生一行7人,不远万里专程从德国来到流口镇茗州村为每户茶农奉上了装有1000元现金写有“感恩”字样的大红包,并一一鞠躬答谢,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至今,我国出口欧盟的有机绿茶4000多吨,其中1100多吨来自安徽,而在这1100多吨里,就有800吨是方国强企业生产的产品。
立足长远闯新路,塑好一个品牌
品牌打响了,得到的关注和机会也就更多了。2013年9月的一天,方国强意外的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省外事办打来的,称非常喜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即将访华。梅总理酷爱中国绿茶,安徽是名茶大省,建议安排茶艺表演与品茶活动。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方国强头上。2013年10月23日,梅德韦杰夫总理喝下一口、再一口,见他闭起眼睛,很享受的样子,随即连声说:“哈拉少,哈拉少!(中文好的意思),并欣然接受新安源赠送的有机绿茶。新安源有机绿茶成了中国唯一由企业直接赠送给外国元首的“国礼茶”。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保持恒心护好茶
方国强,一个新安源头土生土长的茶农、茶企老板。多年来,一直抱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土情怀,秉持着民建人“民主和建国”的宗旨,“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致富思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这两项美丽的事业。
依托合作社做好脱贫攻坚减法
2004年5月,方国强在安徽省茶行业内率先组建了“休宁县新安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近8年来,合作社为茶农免费提供技术辅导和物资支持,组织社员培训达5000人次,推广无性系良种近300万株,改造茶园面积2000亩……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入社茶农的茶叶收益,入社茶农茶园亩均增值达到2000元,年均递增15%,比未入社茶农茶园亩均产值高出40%以上。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依托新型理念做好生态保护乘法
多年来,在方国强的带领下,不仅加快了休宁县茶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还推动了休宁县新一轮低产茶园改造和标准化生产,打响了“新安源”品牌;更加快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突如其来的洪水,是大地对子民的惩罚;他从困顿中觉醒,溯源而上,引领一条条河流的救赎,用绿色点染美丽家园。青山遮不住,江入新安清”。2013年1月方国强当选“心动2012安徽年度新闻人物”,评委会给他写了这样的颁奖辞。
依托补偿机制做好惠民利民加法
随着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入推进,发现补偿机制试点沿线区县实际到户的奖励激励政策红利仍需进一步释放。建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补助资金中列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新安江流域在环保工作上贡献较大的区县,相应提高到户到企业的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建议每年为流域沿线区县居民、企业发放“生态红包”,让居民、企业切身感受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宝贵与不易,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增强沿线居民、企业的自豪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