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61

Filename: 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Number: 213

走在奔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路上--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委员会

走在奔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路上

作者:王佩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927 发布时间:2018-10-31 23:44:18

迈着坚实的脚步,唱着《春天的故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抚今追昔,在这长江之滨的诗城,马鞍山人不由生发出“换了人间”的感慨。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作为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的马钢虎啸风生、龙腾云起,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四十年前,马钢还在计划经济泥泞小道上跋涉。其时,文革的创伤还未抚平,“两个凡是”一如达摩克莉斯之剑,高悬于头顶。马钢近5万人苦守着67万吨钢的家业艰难度日,忧心忡忡。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强劲的东风,驱散了天空的阴霾,燃起了马钢人的希望之火,马钢的发展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全面振兴马钢经济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马钢选准主攻目标,把年产200万吨钢作为全面发展马钢的第一步。兴建了第三炼钢厂、初轧厂和中板厂,自筹资金安排了150多个填平补齐、更新改造配套项目,先后完成了5个轧钢车间的改造。同时,新建了一个年产20多万吨钢材的小型轧钢车间,安装了两套连铸机。马钢生产初显生机。

80年代初,敏锐的马钢人把握市场脉搏,调集5000名建设者、18个专业的110名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会战,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高速线材厂生产线。高线的建成,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投产不久,马钢高线产品就两夺国家金牌。截止2004年,这套轧机共生产1000万吨线材,实现利润30多亿,相当于收回了10个高速线材厂的投资。

如果说高速线材生产线的引进是马钢牛刀小试的话,那么,股份改制就是马钢改革开放亮出的“大手笔”。

“大手笔”源于“大气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震撼神州。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抉择,宣布在马钢进行股份制改制试点。要求全省上下形成一种声音,拧成一股力量,从马钢来打开安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机遇千载难逢,岂容错失?马钢人迅速响应,以极大的热情,从学习股份制知识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之旅。在国家、省部的大力支持下,马钢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规范化地实行股份制改制。1993年11月3日,一声响锣,马钢H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股价当日上涨60%。紧接着,马钢A股成功地在上海挂牌上市。至此,马钢在境内外筹集65亿人民币,“中国钢铁第一股”从此声名远扬。

马钢股份制改制不仅为企业筹集到宝贵的资金,为马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开创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制为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先例;拓宽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融资的渠道;形成了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重组分立的马钢模式;加快了上市公司依法治厂、转换机制和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历史进程。改制成功后,马钢乘势而上,迅速与市场接轨,兴建了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等四大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马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职工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就是其中最大的变化。直至今天,马钢人对发生在1997年的那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还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转变观念实践,那是马钢加快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场思想革命。

1997年,就在马钢还沉浸在股票成功发行的喜悦中时,一场危机悄悄逼近。上半年,马钢钢材产量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万吨,但在上游产品涨价和钢材产品降价的双重压力下,利润反而减少6000万元。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增加抵不上价格的下跌,降价成本的幅度抵消不了外部涨价和财务费用的增加,加之股本金越来越少,企业呈现出一副贫血的面孔。在周边大钢和地方钢厂低价倾销的冲击下,马钢市场份额锐减,产品多次被用户拒之门外。

一切都在清楚的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马钢已处在弱势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处于弱势状态的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的观念和心态。1997年6月,马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为期三天的务虚会上形成共识:企业要走出困境,职工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最为重要。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活动迅速展开。

1997年8月,《马钢日报》发表了《我们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等五篇评论员文章,敲响了生存危机的警钟,拉开了大讨论的序幕。

面对严酷的现实,职工们十分震惊,一片哗然。许多职工踊跃投书报纸电视参与讨论,他们结合邯钢经验和企业实际,找矛盾、摆问题、找差距,就企业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如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一时间,马钢上下人心思改、人心思变、人心思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在马钢改革开放进程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已成为马钢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与时俱进的必修课。“警钟再次响起”,“安徽在崛起,马钢怎么办?”“全员找差距,创新争一流”、“解放思想,快速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的紧跟形势、紧扣工作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的展开,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职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无疑是马钢人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拼搏奋进的动力之源。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著名论断。马钢人心领神会、全力落实。四十年来,马钢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与时俱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推动企业不断迈向新台阶。

“十五”期间无疑是马钢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发展效率最好的时期。从2001年开始,马钢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投资153亿元,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了冷热轧薄板、彩涂板等一系列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线,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马钢迅速融入世界钢铁企业的优势群体之中。

“十一五”期间,马钢投资250亿元,以“起点高、投资省、速度快、效果好”为目标,建成了年产钢500万吨的马钢新区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艺路线和设备选型技术先进、集成优化、流程顺畅、产品精良、指标先进,真正体现了21世纪钢铁生产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新区工程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配套项目的建设,使新区能耗、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一座资源节约、清洁生产、高度环保的“绿色”工业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钢全面把握、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在“转”上下功夫;创新驱动、精准落子,在“新”上做文章,坚定不移调结构、谋转型,坚持不懈强品牌、促发展,在持续的钢铁“寒冬”中逐步走出困境,画出了一条逆境上扬的微笑曲线。围绕钢铁做精做优,在大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退出低效过剩产能的同时,着力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五年多来,新区1号转炉、110吨电炉、1580热轧生产线、硅钢二期、轨道交通装备项目一期工程、长钢300万吨产能置换工程、4号新高炉系统工程、合肥公司镀锌线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工艺装备进一步大型化、现代化,长材、板带、轮轴三大系列产品全面升级换代,股份公司2016年荣获“全国质量奖”。围绕多元做大做强,矿产资源、工程技术、贸易物流、化工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金融投资、信息技术、废钢等产业蓬勃发展,基本确立了“1+N”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马钢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利润总额56亿元,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要识银河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刻,马钢人没有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他们深深的知道,改革开放,任重道远。马钢人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打造独具特色的钢铁材料服务商,推动钢铁做强;壮大钢铁上下游紧密相关性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多元做大;构建体制机制充满活力、运营高度市场化、机构精干、管控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机制做活;全面提升经营绩效、环境绩效、员工绩效和社会绩效,推动绩效做优。

锋自磨砺出,时艰见英雄。今天的马钢,已经站在两千万吨级的平台上,其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了,经过一次次市场大风大浪的考验,职工队伍不仅能打硬仗,打恶仗,而且具备了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能力和智慧。我们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马钢必将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工业由大而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因为:我们走在奔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路上!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