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61

Filename: 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Number: 213

今昔八公山--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委员会

今昔八公山

作者:段昌富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5104 发布时间:2018-11-01 00:25:29

八公山,既是山名,也是行政区域名。八公山,古称淝陵、北山、紫金山,得名源于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八个门客得道成仙的故事。

八公山,作为行政区域名,有八公山区、八公山镇、八公山乡。八公山乡隶属于寿县;八公山镇1990年3月由原沈巷乡撤乡建镇改名至今,隶属于八公山区。八公山区原为凤台县金石乡。1949年1月淮南解放后,3月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改设为淮南矿区。11月金石乡转归入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设为八公山镇。1950年9月县级淮南市成立,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辖淮南市。1953年5月,撤八公山镇设八公山区,是现淮南市下辖的五区二县中的一个县处级行政单位。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由40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0多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由150多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部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作为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潭都曾在历史上留下了生动的篇章,“三古(古战场、古寿州窑址、古生物化石)一稀”(八公山豆腐)更是世上绝无仅有。这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为八公山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八公山区是淮南煤炭的重要产地,有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原淮南矿务局)的新庄孜、毕家岗、李嘴孜、孔集4座大型煤矿(其中新庄孜煤矿始建于1947年5月,至今已有70多年了,为淮南地区唯一尚存的解放前建井的煤矿,累计生产煤炭超过一亿吨,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也有隶属于八公山区的许多地方小煤矿。此外八公山区山石资源丰富,遍布着广泛的采石塘口。多年来八公山区“靠山吃山”,通过采煤、开山采石、生产水泥、开采紫金石,1995年时经济水平就位居全省县(区)第85位,进入全省百强县(区)行列。那时候,煤矿工人的工资月薪一万多元不是神话,一块紫金石卖出30万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一船船的煤、一车车的石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八公山人有钱了,纷纷到淮南东部,甚至到合肥买房,硬是把房价抬高了很多。

进入21世纪,八公山区这个老的资源型城区,缘山而名,缘煤而建,由煤而兴,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却因煤而困。2014年“8.19”东方煤矿事故后,八公山区境内现存地方小煤矿全部停产。在孔集、李嘴孜、毕家岗煤矿停采后,新庄孜煤矿,这座曾经的“华东第一大矿”在迎来建矿70周年的2017年底也彻底关闭(而据1992年末储量计算,其服务年限可至2047年)。对于无序的开山采石,早在2006年6月淮南市就制定了《安徽省淮南市山石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2008年12月,八公山区也发出了《关于封山保护紫金石等资源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随意开采山石以及紫金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八公山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把绿色作为八公山最美的底色,关闭煤矿、封山禁采、推进生态修复,扎实地推动环保整治。

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区,八公山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遗留下的诸多困难正日益凸显,生态严重破坏,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八公山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开发和利用好八公山是实现八公山区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八公山区境内山峦叠翠、林岩竞秀、名泉喷涌、溪水潺流,拥有秀美如画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深厚的人文景观。有忘情谷、青琅玕馆(孙家花园)、石林、石门潭、一箭谷、乐涧套、红叶谷、白塔寺等景点;有洗云泉、岚香泉、沁月泉、玉露泉等名泉;有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淮南虫”遗迹化石。早在1987年,省人民政府就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1 年以来,先后挂牌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 AAAA 级旅游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八公山区一直把八公山景区的建设开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完成了《八公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在决策上宏观把握,在措施上具体落实,保护、开发、建设并举,坚决制止开山采石,建立保护区,修筑景区道路,恢复景观旧制,绿化美化山岭。安徽省、淮南市也明确提出打好“大八公山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山水为骨架,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特色,积极建设八公山核心景区、南塘湖景区、乐涧套景区,并和谢家集区卧龙湖、凤台县茅仙洞、寿县寿州古城形成有机联合,形成大八公山旅游区构架格局,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省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复无限生机。

到那时,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黄连木林,叶红似火;侧柏针叶林,四季常青常绿。历史上,八公山就是一座生态名山,而现在,这一生态名山的风采正在得到渐渐恢复,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

段昌富,文学学士,民建会员,淮南市八公山区人大常委,中学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杂文报》《青年时报》《安徽教育报》《校园与家庭》《中学生博览》“搜狐网”“今日头条”“安徽网”等报刊网媒。2015年在《光明日报》与民政部主办的“寻找最美地名”征文中获三等奖。2016年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追寻红色记忆”征文中获二等奖。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八公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八公山文学》执行主编、《取燧》校报编辑部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