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61

Filename: 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Number: 213

词语变化看进步--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委员会

词语变化看进步

作者:段昌富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030 发布时间:2018-11-01 00:26:40

“来,小叮当,爷爷给你讲一个粮票的故事……”这是2004年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讲故事》中的一幕。剧中的粮票很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感慨不已。追忆四十年前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处不“票”,无事不“票”:粮票、油票、肉票、烟票、酒票、糖票、布票、煤票、豆制品票……过日子离了哪一票都不行。改革开放以后,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像“粮票”这样的词语都成了一个个陌生的名词,要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还非得听爷爷讲讲粮票的故事不可了。但是粮票不见了,生活中却出现了一大堆别的票,“彩票”、“股票”等,对这些新名词,大概又该老爷爷们听不懂了。

世界在变,万物皆流。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立刻会有相应的新词语来记载它,旧事物、旧概念、旧观念一旦消失,反映它的词语也会即刻消失或隐退。不同时期的词语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它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流行一时,为某个时代所特有。

轻商是中国的传统,如孔子的“罕言利”、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言利”等思想都把追求“利”看作是“小人”之举;在民间也有诸如“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俗语,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商人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商人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商不富”已成为社会广泛的共识,商人已不再是求利的"小人"了,商业已从末端产业转变为先导产业,因此,全国各地都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甚至第一要务来抓。

在城乡二元户口登记制度下,中国农民一直把“农转非”当作一个梦想,许多农村学生把吃商品粮当作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然而,世事倏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现在却争当农民,办理“非转农”手续,跳进“农门”。这说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层面上已缩小了城乡差距,当然随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一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划分,“非转农”可能也会消失,到那时,居民自由迁徙的梦想有望实现。其实不管是当年的“农转非”,还是今天的“非转农”,不都说明咱老百姓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吗?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事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于是托老所应运而生了。“托老所”由托儿所仿词而来,如今在许多城市和乡村都能看到托老所。同传统的养老院有所不同,办托老所的条件比较简单。因为不留宿所以用房面积不必太大,有三、五间房间,有一点活动场地,备一些简单家俱,购一些文娱体育用品即可,工作人员也不需具备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有一、二人略懂医务常识即可应急。运行方式大体有4种:日托式,老人白天入托解闷,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节假日式,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子女外出,老人可到托老所;临时式,子女临时有事,老人无人照顾而入托;合家式,选择一个喜欢的家庭搭伙住在一起,托老所负责协调,并提供相应服务。

从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从允许开办外资企业到正式加入WTO,从艳羡“洋货”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从单调的“样板戏”到如今千姿百态的文化消费市场……,四十年来,一个改革的中国,正在积聚进步的能量;一个开放的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舞台。词汇就像一台灵敏的测量器,记录着时代脉搏的跳动,一些耳熟能详的老词语逐渐淡出,时代变化又不断催生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实实在在地反映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 更多的新词语将不断涌现。

作者简介:

段昌富,文学学士,民建会员,淮南市八公山区人大常委,中学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杂文报》《青年时报》《安徽教育报》《校园与家庭》《中学生博览》“搜狐网”“今日头条”“安徽网”等报刊网媒。2015年在《光明日报》与民政部主办的“寻找最美地名”征文中获三等奖。2016年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追寻红色记忆”征文中获二等奖。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八公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八公山文学》执行主编、《取燧》校报编辑部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