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民建淮南市委田二、田七、田八支部联合组织的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会员们一行首先来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拾阶而上,仰望巍峨矗立的纪念塔,塔的正面是毛主席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会员们庄严肃穆,仔细观看了塔基上铭刻的关于淮海战役的碑文和反映战争英勇场面、百姓奋勇支援前线场景的浮雕。
纪念塔四周有一个大回廊,南面回廊的墙壁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纪念题词。北面墙壁上镌刻着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31006名烈士的英名录,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三万多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人民的心中。
纪念塔的南侧是指挥淮海战役的五名总前委(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刘伯承、陈毅)群雕,淮海战役正是在他们的运筹帷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纪念塔北面的竹林是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处,淮海战役的最初构想就是粟裕将军最先提出来的。“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这是粟裕将军生前回忆自己戎马生涯时写下的诗句,苍松翠柏、芳草依依,粟裕将军和万千的战友长眠于此,与青山同在、与大地永存。
瞻仰过纪念塔,大家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而建立的纪念馆。馆内各个展厅有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包括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总前委指挥作战用的电台等,真实再现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
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淮海战役令人震撼的各阶段战斗历程和历史意义。我的思绪飘向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深刻的是当时那些简陋的生活用品,看着展柜中破烂单薄的棉衣、布衫、布鞋,由衷敬佩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解放军将士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操,同时对几百万踊跃支前的人民群众所付出的巨大贡献感叹。一辆保存在纪念馆中的小推车,外表已被磨得发亮。这种支前群众所用的小推车,在整个战役期间总共约41万辆。一辆辆小车就是运输物资的唯一工具,所有物资都是靠广大人民群众背扛肩担,顶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一车一车往前线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
在纪念馆支前厅展板最后,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人民的胜利!”道出了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正是60万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和543万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的奋勇支前,淮海战役才取得了巨大胜利,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紧紧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的支持,党和国家才获得了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
参观结束后,全体会员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沐浴在金秋十月的灿烂阳光下,我回望气势恢宏的纪念馆大门上陈毅元帅题写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抬头仰望天空,微风拂面,此时恰巧一群白鸽从蓝天白云中轻盈地飞过。广场上一对年轻夫妻在教三四岁的孩子认识国旗,可爱的小女孩正抬头专注地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远处,某坦克师的老兵们在聚会拍照,头发花白的老兵们个个精神矍铄,即使拍照也排成整齐的方阵保持着军人优良的作风。纪念馆周围树木葱郁、鲜花盛开,一切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不由感慨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新中国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受益非浅。大家思想上受到了震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仅是一种追忆、一种传承,更是在汲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无数革命先烈用坚定的信念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使祖国有了今日的和平繁荣富强,我们永远不能忘却这些为了新中国而付出和牺牲的革命前辈!作为民建会员,一定要把这种爱国精神和崇高情怀薪火相传,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