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温暖的律师

——记蚌埠民建会员张中新

作者:云雪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5085 发布时间:2018-08-31 10:47:33

蚌埠市律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现安徽省律师协会实习律师考核委员会委员;2013年1月荣获安徽省司法厅全省律师行业行风建设提升年先进个人;2015年1月荣获中共蚌埠市律师协会总支委员会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2月当选安徽省第九次律师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8月荣获全市贯彻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他是张中新,蚌埠民建会员,集智慧与亲和力于一身的律师。

高中毕业,张中新进了一家企业跑销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追讨欠款等内容,其中就涉及了法律知识。也就在那时,张中新开始知道法律,了解法律,进而自学法律。他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大学专科计十四门课程,奋斗三年,卧薪尝胆,顺利拿到了安徽大学法律专科毕业证书,1994年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次年,开始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终于如愿地做起了律师。

1997年,现安徽淮河律师事务所的前身蚌埠淮河律师事务所正在筹办,张中新也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早期筹建中。二十年来,张中新始终供职于这家律师事务所,从未更换过。“从筹备这家律师事务所开始,我就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做起专职律师。”张中新告诉记者。执业数年后,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又参加了法律本科段的学习,先后又考完十四门专业课,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安徽大学的法律本科证书。

二十多年,早已对法律驾轻就熟的张中新忆起第一次接手的案件时,还历历在目。“那时,我们的律师事务所设在在胜利东路路边,我当天在所里值班,一个蒙城人找上门,处理离婚案件,那时候我只收了200元代理费,现在看来少的可怜,可在当时收费还行。”每个律师接到这种农村案件,总要实地去探访一番,张中新也不例外,他来到当事人的老家蒙城农村,彼时的农村条件不好,出行还需要拖拉机,张中新就这样坐着拖拉机,一路颠颠晃晃到了当事人家,胆汁都快颠出来了。“其实这么多年的从业中,我遇到了好多有趣的事,除了坐拖拉机,其他的更好玩。”说起这些,张律师打开了话匣子。

第一次开庭对于每个律师来说都很难忘,张中新也不例外,难忘的不仅是初次上庭的紧张,更是对当年农村法庭的简陋印象深刻,“那是在沫河口法庭,法庭设在乡镇府大院的一间屋子里,法官坐在桌子前,两侧放的是两个长条凳,其他就什么也没有了。”不过相比于这个室内的法庭,张中新还有在安徽灵璧农村麦场的露天地里开过庭代理案件的经历,当时开庭好像是开大会的,参加旁听的附近群众将麦场围得是人山人海的,那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由于委托人来自不同地方,张中新经常需要去外地出庭,这就面临了语言问题,记得早年曾经在上海宝山法院开庭的时候,法官与对方当事人都用上海方言发言,这让张中新很无奈,因为他完全听不懂,感觉云山雾罩的,没办法,他只好举手打断法官,申请换普通话进行庭审,法官当时就笑了,认为律师提由理由正当,庭审才继续正常进行。

“每个案件结束后,法院的判决书都会下发一份法律文书,我收到过一份判决书,公章上的字数足有27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公章上还是双语,字没有芝麻粒大,真的很好玩。” 说起这些趣事,张中新如数家珍。

采访张中新的过程中,他没有过多的说起律师的辛苦,总是笑着历数着工作中的趣事,他是个极具亲和力的律师,正如他的当事人评价他,“张律师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人。”记者相信,这么一位温暖如太阳的人,必然会让法律的公平正义普及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