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小岗之行随笔

作者:喻泉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338 发布时间:2018-06-19 12:06:16

 

2018年6月6日,淮南市民建企业家联谊会、民建田家庵七支部一行二十余人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

凤阳其实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大名鼎鼎的开国皇帝,凤阳花鼓更是久负盛名。但是,对于小岗村而言,至少在1978年之前却是无人问津的。

谁也不曾想到,1978年12月的一天,十八个庄稼汉在一间透着微弱阳光的破茅草屋内,立下的一份夹杂着错别字的分田单干的协议书,竟使小岗村这个在当时再普通不过的村子走向全国,闻名于世。如今,这份捺十八颗红手印的协议书原件已经成为国宝,被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

    1978年的小岗其实还不叫小岗村,它当时仅仅是一个生产队,有20户人家、总共115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庄稼人的日子实在是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出门乞讨也并不稀奇。虽然如此,“政治挂帅”是必须的,因此,“分田单干”是冒“天下之大不为”风险的。“杀头”可能不至于,但“坐牢”是完全可能的。即便是这样,庄稼人仍认死理:吃饭是硬道理,与其挨饿等死,不如破釜沉舟,分田单干。于是,捺有十八颗红手印分田单干协议书就在1978年的冬天横空出世了……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就是捺有十八颗红手印分田单干协议书的全部内容。

这份捺有十八颗红手印的分田单干协议书的巨幅影印件就伫立在大包干纪念馆正门正前方的墙壁上,我在此长时间驻足,上面的文字,我读了又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这十八位农民其实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为人先、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让他们绝处逢生。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如今,“十八颗红手印”已经成为历史,但这十八位农民“敢为人先、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却已经成为永恒。

“敢为人先” 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是弥足珍贵的!

参观学习的一行人中,有不少是民建企业家会员,望着他们的身影,我想,“敢为人先、敢于承担风险”小岗精神不也正是企业家们所必须的精神吗?

2017年9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意见》强调,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弘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支持企业家敏锐捕捉市场机遇,不断开拓进取、拼搏奋进,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企业文化,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脱颖而出,培育发展壮大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企业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挑战,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出的抉择。

走出大包干纪念馆,回望“十八颗红手印”,我不禁感慨:企业家需要小岗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小岗精神一脉相承。

离开小岗村,我若有所思:小岗精神,从未过时,小岗之行,不虚此行。(田七支部   喻泉)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