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神圣使命 筑梦砥砺前行

——民建淮南市企联会、田家庵七支部走进小岗村

作者:陈琦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445 发布时间:2018-06-08 20:36:23

6月6日,民建淮南市企联会联手田家庵七支部一行27名会员,在企联会会长刘志凤的率领下,一路东行抵达中国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体会小岗村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追寻沈浩足迹,感悟他公、正、忠、廉的优秀品质和坚定信念。

1978年12月的一天,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小岗村一个透着微光的茅草房内,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以“托孤”的方式,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当初一个纯粹为了“吃饱肚子”冒着风险做出的决定,竟会成为一件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它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是党的正确路线与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成果。

凭借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40年来,小岗村从过去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发展到农业、旅游业、招商引资同步发展,村容村貌变化显著。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期间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他进一步指出,“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岗梦,也是中国农民的富裕梦。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发展乡村旅游,要保护农村的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

小岗村广大干群不忘总书记殷殷嘱托,锐意改革,砥砺前行,小岗村的品牌效应已经初显。会员们看到,六月初,小岗村春意正浓。位于村头的高标准示范田内,成熟待收的大片麦浪在风中微动,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更是向天下昭告,小岗村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明天会更加美好。

“大包干纪念馆”总面积达5500平方米,馆名为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万里九十高龄时所题写。展厅分为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六个部分;以翔实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尊重史料的展示和表现手法,设计、还原了多处重要场景、艺术模型及情形再现,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在纪念馆里,会员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还不时小声地抒发感怀。

大家认为,“大包干”改革实践孕育了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为主要特征的“大包干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来到小岗村参观、学习,很有意义。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像,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同志,你的精神长存!”这是2009年12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在联合采访沈浩事迹结束时,为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留下的诗篇。而这一天,正是沈浩辞世一个月。

会员们怀着对沈浩同志崇敬的心情,步入陈列馆。展览形式多样,展项充实,厚重庄严。以“追寻”为主线,力求还原一个共产党员真实、生动的形象。

有这样一个细节,特别让人唏嘘。沈浩生前,桌上一直放着女儿沈王一10岁时的一张照片,相框背面是女儿歪歪斜斜的几行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其实,女儿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小岗村6年,沈浩过得像个苦行僧。6年里,沈浩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没有卫生间,条件还不如村民家;他对自己很“抠门”,棉鞋,是从地摊上花5元钱买的,线衣袖子已经脱线,被房东扔了,可他又捡了回来,说穿上外套就看不见了。沈浩说:“生活太讲究,就容易变质。”

大家一起轻轻朗读着2009年度央视“感动中国”授予沈浩的“颁奖词”:两任村官,六载离家,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乡亲,对不住家里亲人。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念到这里,每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沈浩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此刻,刘志凤会长的感悟,真切的代表了伫足在沈浩雕像前参观会员的心声。(田家庵七支部 陈琦)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