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魅力永存

——参观孙起孟故居之感悟

作者:陈琦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823 发布时间:2018-05-28 11:45:30


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这是中共和民建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值得重温,值得纪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重温既往,是为了不忘初心;我们纪念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向前看,是为了把握方向。

5月20日上午,淮南民建一行40多人在市委专职副主委马勤的带领下,来到孙起孟故居参观。孙起孟故居陈列馆位于休宁县商山镇商山村,四周群山环抱,溪流淙淙。这座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建筑面积678平方米;2004年10月被列入第五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馆以孙起孟对家乡的桑梓情怀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孙起孟对党和国家的卓越贡献和不平凡的一生。展陈内容共分为:“情系家乡”、“民建创始人”、“伟大教育家”、“杰出的活动家”和“走进民建”五个板块组成。

孙起孟一生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毕生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贞不渝。他用毕生的情感、智慧和忠诚,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为我们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魅力永存的精神丰碑;也为我们树立了见贤思齐、砥砺奋进的人生标杆,是民建全会继承优良传统、推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的学习典范。

伫足在一块孙起孟手书的匾额前,我用心阅读着手书的内容:“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我心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不正是孙起孟热爱祖国、心系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奋斗终身和高尚品行与人格魅力的的真实写照吗?!

我有幸两次“走近孙起孟”。一次是2012年,单位因招聘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我随公司相关领导来到苏州大学(前身为东吴大学),商谈委培和招聘事宜。两年前,该校刚刚度过建校100周年校庆。在校史陈列室,我了解到,中学毕业后,孙起孟升入东吴大学,所学专业是政治学。时间是1927年至1930年。在学校一批富有强烈反帝意识的优秀教师的熏陶下,孙起孟逐步形成了“教育救国”、“职教救国”的梦想。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东吴大学先后培养和向社会输送了不少的杰出人才,如费孝通、雷洁琼、赴朴初、董寅初、李政道等。

1930年大学毕业后,孙起孟正式受聘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执教。他以前辈教师为楷模,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华振兴、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中。他回忆步入教师生涯的情况时说:记得我到苏女师最早教的学科如中国文化史、文字学、西洋文化史等,都是我在大学里从来没有学过的。然而,我没有退缩。因为,我有一颗炽热的心,一颗把学生教好的心。我也曾寻思过,我当教师的条件可以说是很差,为什么得到学生们那么大的信任和支持呢?想来想去,我想出了一条,这就是:全心全意地扑在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上。当时的心情,几乎很少考虑这考虑那,想的全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便努力去做什么。

我小姨就毕业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那次,80高龄的小姨参加校庆时,正赶上我回老家清明祭祖,便自告奋勇地要求陪小姨一起去。在座谈会上,两位更为年长的同学回忆起孙起孟的教学时说,起孟老师从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课上课下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懂得了做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他无论课上教学、课下辅导,都一丝不苟。讲课干净利落,既无说教也无废话,提问恰当,学生只感到课时太短,从无厌倦之感。尤为难得的是我们的各种课余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态度认真,既严肃又和蔼,既是老师,又像兄长,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念念不忘。

1991年4月,孙起孟到新苏师范视察,重新回到了他跨入人生征途的第一站。看到这所学校在当年的旧址上已经发生了巨变,感慨颇多。他深情地用“未改的乡音” 苏州话说:这所学校是我在三十年代工作、学习过几年的一所学校。在与当时同学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中,我获得了对我一生有益的启迪和长进,所以我一直对你们怀着深挚的感情。他对别具韵味的“吴侬软语”十分喜爱,非常重视和支持苏州将苏州话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获知“申遗”成功,孙起孟专门让秘书打电话代他表示祝贺。

此次休宁之行,让我有机会全面地遵循起孟老的心路历程和坚实脚步,捧着他留给我们的不竭的精神财富,更需传承、发扬、光大;倍感民建会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行走在皖南青山秀水间,我和我的会员同事们,盯着前方的目光,透着坚定与自信......(田七支部  陈琦 )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