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

——瞻仰孙起孟故居陈列馆感想

作者:王丽丽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558 发布时间:2018-05-24 22:16:04


为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5月20日,民建淮南市委组织会员前往钟灵毓秀的休宁县,瞻仰孙起孟故居。孙起孟故居是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老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卓越领导人,为民建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大家怀着无尚崇敬的心情,驻足在故居门前,斑驳的徽派建筑,庄严的匾额,黑白素朴的遗照,令人肃然起敬。居室内石凳、炊灶、寝具依旧,让人亲身感受主人当时的生活场景,可惜孟老已故。在每个珍贵的文献资料前,我慢慢感悟和学习着他为新中国成立、国家建设发展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为教育、为民建事业枵腹从公、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怀。

一、一生倾情教育,耕耘不辍桃李芬芳。

在孙老青年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教育救国”的思潮席卷全国。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和信念,传播革命的火种。他说:“我没有学过教育科学,更谈不到有什么教学经验,但是我有一颗把学生教好的心。”平凡朴素的话语中饱含着他的无私与伟大。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从知识的掌握上提升学生素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他认为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是孪生儿,职业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离开了市场经济,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及捐资助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出了突出贡献。走近新时代,国家更加注重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如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此次参观,也是一种学习教育,以重温“五一口号”为契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民建省委、市委组织的社情民意培训班,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党校举办的各项培训,都是对会员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为民建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发扬和传承民建优良传统,更好地激励会员立足本职、热心会务、建功立业。
    二、致力民建事业,鞠躬尽瘁丰功伟绩。 

故居是平台,基地是载体。赡养故居,深入了解到孙起孟先辈为民建事业呕心沥血、不懈探索的执着精神。

回顾历史,民建成立于1945年12月。抗战胜利后,人民期盼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国家。在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当时34岁的孙起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等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这一政治组织。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长期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瞻仰孙起孟故居,进一步激发了大家身为“民建人”的自豪感,更为深切的感受到“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民主党派成员永不动摇的“初心”。 要巩固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共识,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真正做到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民建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基本职能,提高“五种能力”。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共识,广建良言、广献良策,激荡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强音。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民建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凌云壮志,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建功立言、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正能量。(田七支部 王丽丽)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