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在民建淮南市委会的带领下,淮南民建各支部会员一行46人赴休宁县参观孙起孟故居。
孙起孟故居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商山村,2017年被民建中央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全国民建会员提供会史教育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孙起孟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有幸来瞻仰教育前辈,寻伟人走过的足迹,感到心潮澎湃。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孙起孟早期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自身工作,受益匪浅:
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他青年时,国家内忧外患,“教育救国”的思潮席卷全国,孙先生说:“我没有学过教育科学,更谈不到有什么教学经验,但是我有一颗把学生教好的心。回想当时,几乎很少考虑到这考虑到那,想的全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便努力做什么。”朴素平凡的话语隐藏着他的无私与伟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一思想我们现在一直延用,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孙先生说:“所谓教学质量,我理解应该是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恰当结合。”据他的学生回忆,当孙老师给他们上课时,无论讲哲学、逻辑学,还是讲西洋文化史,总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比如教国文时,他鼓励学生每人各编一本词典,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个人需要编辑同义词和近义词等分册,评审成绩时,自编词典的质量被作为重要依据。我们现在各科教学中制定“新课程标准”也好,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也好,都是打破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甚至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更能发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会学习的目标。这一切,孙先生在百年前就有如此高的前瞻性并能付诸行动,真真令人钦佩!
三、注重从知识的掌握上提升学生素质。他不仅给学生上好必修课,还安排选修课。例如,1932年他为学生开设了《伦理学》课程,在教学计划大纲中写道:“所以设此选科者,因为学生不论研究何种学问,正确思考之法则实有详悉之必要。由于伦理学之训练,学生或可望在消极方面矫正思辨上不良之习惯,在积极方面增加治学之效能。”这对当下的学校教学依然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技能,更是通过学习拓宽思维,提升素质修养,从而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这不正是教育的最初目标吗?
四、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孙先生除了课上的教学,还注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个别交谈、参加学生活动、与家长交朋友,力争全方位地进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学习和心态上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平台,让家长更多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从而能够共同配合做好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这次休宁行,我在思想上受到了又一次洗礼。孙起孟先生在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他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前瞻性,对建国以后的教育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高瞻远瞩,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孙起孟先生真正做到了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灯亮一盏、光洒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