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缺粮农民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点击量:6231 发布时间:2009-01-20 09:52:18

    粮食是特殊商品,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虽然国家与地方都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粮食储备体系,但救急动用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特别是遇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冰冻灾害,致使交通中断等突发事件,即使调粮救援也难以及时运送到位。如2008年年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有的深山区因交通中断出现断粮,不得以动用部队官兵背粮进山援助就是很好的佐证。在这场冰雪灾害中,虽经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在粮食流通市场化体制下,边远山区、库区缺粮农民吃粮安全问题,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边远山区、库区粮食安全隐忧

1、家庭储粮意识淡薄。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农户备灾备荒储粮意识日渐淡薄,存粮极少。调研中发现,缺粮农民普遍认为:一是现在随时都能买得到粮,没必要买那么多粮放在家中;二是粮食存多了,保管时间长了易霉变;三是有困难找政府,政府不会坐视不管让村民挨饿的,不用担心害怕。

2、粮食供应网点不足。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粮食销售网络几乎消失殆尽,尤其是边远山区、库区,国有粮食供应网点无一保留,粮食供应成为薄弱环节。少数边远山村虽有民营日杂店经营粮食,也只是附带经营,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其经营也只能是勤进快销,企业经营量小、库存少,不能用足够的粮食库存来解决缺粮农民的粮食供应问题。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这种状况对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和缺粮农民粮食安全极为不利。一旦遇到特大自然灾害,则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必然给政府增加应急压力。

3、粮食储存措施落后省财政自2006年始启动了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有效降低了农村储粮损耗,开发了无形粮田,意在储粮于民,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目前这项工程主要在粮产区实施,未实施到缺粮地区。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大多用编织袋存放粮食,防护措施少,缺乏科学储粮、安全储粮措施和设备,易遭鼠咬虫食,易发霉变质,损失损耗大,农户储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储粮量极少。而边远山区的农民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若遇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通讯、交通中断,依靠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临时组织粮食紧急调运,远水难救近火,既不经济,也难以及时奏效,难免发生断粮现象。

4、加工设施简陋。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几乎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少量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难以应对粮食安全突发事件。

二、边远山区、库区粮食安全应对措施

1、增强农民储粮应急和科学储粮意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农民防范于未然,居安思危,增强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储粮意识。与此同时,国有粮食部门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技术,推广、改良科学储粮器具,指导农民科学储粮,降低储粮成本和储粮损耗。

2、加强边远山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确需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进行合理布局,迅速恢复建立。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网点所在乡镇要本着有利调运、方便群众的原则,负责选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建设和经营管理。建设资金实行三个一点:省粮食风险金倾斜支持一点,争取省财政从全省粮食风险金中切块用于边远山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区县财政安排一点,区县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恢复边远山区、库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企业投入一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经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边远山区、库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对暂不需要恢复或暂无条件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通过调查摸底,在所在乡镇选择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较好的个体粮店或兼营粮食的日杂店作为乡级应急救灾粮油供应点,由国家粮食主管部门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指导、引导其改造网点设施,支持其扩大经营、提高效益,备足粮食库存。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前提下,服从应急时期粮油供应需要,实施应急所需运输、储存等费用由区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3、建立季节性粮食应急临时储备。按照“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边远山区乡镇政府要根据本地的粮食需要规模,结合本地区自然灾害多发时段,建立乡级季节性临时储备粮。如在冬季冰冻封路前,当地政府按照常驻缺粮农民人口测算,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提前运粮进村进店(临时应急供应粮店),建立为期1-3个月的临时应急储备,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季节性临时储备粮所需利息、保管费、价差损失等,由区县财政按地方储备粮给予补贴。

4、改进储粮器具,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农户存粮均是成品粮,易虫蚀霉变,普通储粮器具存放周期短。所在市粮食主管部门应积极向省争取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扩大到缺粮山区和农村粮食主销区,由粮科院根据主销区农户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