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基地

点击量:8052 发布时间:2009-01-20 09:45:55

 

 

    近年来,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等农产品与食品安全事件接连曝光,引起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尤其是不久前的河北三鹿奶粉事件,更是引起中央高层的震惊。安徽是农产品资源大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能否得到提高,不仅关系到安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关系到农民稳定增收;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一、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002年,安徽省农委对全省种植类食用农产品进行了两批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我省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较好,以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来看,种植类的粮、油、茶、菜、果五大类农产品的无公害率达到90.8%,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稻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的安全性较好,多数地方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但重金属污染和农用化学品的残留大多存在,局部地区仍然较为严重。如粮食(大米、小麦)的超标率为5.8%,主要是砷、镉等重金属,超标率为3.8%和1.9%。茶叶中的氰戊菊酯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残超标率达4.5%以上。2006年,我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分别在全省17个市的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抽取了563个蔬菜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我省蔬菜产品合格率达90%。2007年,再次在全省范围内检测蔬菜样品128个,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为88%。而同时期,该中心对山东济南与浙江杭州两地蔬菜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济南的蔬菜合格率在98%以上,杭州的合格率在92%以上。

由此可见,我省农产品的质量虽然总体上较为可靠,但仍有部分超标,且质量安全的稳定性不高,较邻省也有一定差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并不乐观。

二、狠下功夫,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农产品基地

一是扩大宣传,媒体要当排头兵。各种新闻媒体要利用多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方法,努力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范围,进一步促进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同时借助媒体的宣传,指导生产经营,引导安全消费。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投入要有大力度。我省农业基础较为薄弱,耕地质量不高,70%以上是中低产田,水利设施老化陈旧,旱涝灾害频繁,这些都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因此,我省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争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注意软件建设,尤其要提高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项目区的建设质量,使之成为山、水、田、林、路和谐一致的高标准示范区,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强产前监控,管理上要有新思维。树立“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管理理念,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加强产地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监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积极推广环保型缓释控释肥料、生态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环保型生物肥料;积极推广新型生物源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高效农药。对于生物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推广,国家应给予适当补偿。

四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农技服务要到位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规程标准、统一关键技术、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统一申报认定的原则,加强市场销售,争取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要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及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中的服务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工程,让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进技术推广到农户。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多地成立农产品专业协会,由协会牵头,抓好绿色鲜活农产品的各项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产后流通,市场监管要有新突破。严把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入口关。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和超市等应当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查验,重点对各级市场上的农产品的化学有毒物质残留进行监测。凡进入市场销售的加工产品,应附有生产档案信息,如产品生产企业、原料产地、生产日期、储存条件、保质期、产品成份和技术指标等。农业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对农产品市场的抽检,及时发布信息,合理引导消费,形成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有效监督。

六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要建立例行的监测制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实行区域检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批量检测与随机监测相结合,依法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二要建立全程控制制度。从农产品生产投入、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应有产品质量卫生的检验、检疫指标及合格证明,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则对相应环节严肃查处。三要加强体制与机制创新。在组织形式上,既要提倡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还要针对当前农村大多数为小农户、分散经营生产的现状,积极探索通过体制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此文系安徽省政协委员、民建会员赵皖平在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对此发言的批示:
    农产品质量,关系重大。必须从源头抓起,不放松任何环节。这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也是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基本要求。——王金山 元.15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