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点击量:5551 发布时间:2009-01-20 09:38: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对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特别是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施行,各级政府实施了购机补贴,引导和推动了农机快速发展。2004—2007年,我省购机总投入91.8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38亿元,拉动农民及单位和集体投入89.51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截至2007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4535.3万千瓦,拥有拖拉机240.7万台,其中大中型及变形拖拉机17.1万台,旋耕机43.9万台,插秧机1968台,联合收割机68143台,播种机35.6万台;还有棉花采摘机、油菜收获机、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等,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势凸显,体现为:一是农机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结构明显优化;二是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三是对农村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贡献率逐步加大;四是为生态农业开辟了新路。

二、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动力机具闲置时间较长,浪费资源;二是小马力的多,大马力的少。大中型及变型拖拉机只占拖拉机总数的7%;三是低性能、质量差的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直接影响到农机化可持续发展。

(二)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基础设施条件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全省农机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有些地方的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还比较落后。

(三)农机推广速度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主要是受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和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不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面推开存在困难。

(四)农机用户素质的影响。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机操作人员大部分是中年妇女和老人,农机手的素质结构性下降,影响了高性能农机的购买使用。

(五)机构问题的影响。2003年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均撤消,农机化工作纳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但大多数乡镇没有农机专项管理人员,造成了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乎瘫痪,农机的行业管理难以到位。

(六)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田块小,品种不一,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使得大型、高性能农机难以发挥作用。

三、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省农业机械化

当前,农业机械化到了千载难逢的最佳机遇期和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一是有法律保障;二是有政策支持;三是有市场需求;四是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此建议:

第一,要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农机化的发展。一是制定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细则;二是进一步研究制定农机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三是加强农机管理体系建设,解决乡镇有人管事的问题,引领、鼓励、支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加大宣传。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宣传国家、省、市对购买农机补贴的政策,宣传农业机械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等,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农民乃至全社会认识农机化、支持农机化、发展农机化。

第三,要加强培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机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及知识更新培训,加快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全面应用,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整体水平。

第四,要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投入要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把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农机项目配套资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机耕道路配套工程。

第五,要加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建设。要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引导扶持创建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把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作为主要方向,在购机补贴或奖励等方面对其倾斜,大力创办完善“农机合作组织+农户+农机大户”的农机化项目运作机制,引导农机专业户向农机服务合作组织集中,有效地整合利用农机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机具利用率,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第六,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