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抓住发展机遇期努力把安徽建设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点击量:5018 发布时间:2009-01-20 09:35:05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2008年8月下旬,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率领的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走访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王金山书记在与三省市谈及走访目的时指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资本转移的示范区,以加速安徽崛起进程。

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机遇意识不强、承接原则把握不准、承接方式创新不够、承接重点不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认识,理清思路,强化措施。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安徽建设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目标,我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因势利导,创新理念,拓展思路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重要性。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接受考验,机遇是流动的资源,稍纵即逝,失不再来。如果没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我们就难以在承接这一轮产业转移中有大的作为。

要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强化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要强化部门服务,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突出企业主体,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格局。努力引进大企业,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要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在承接过程中创新,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

二、认真研判产业转移态势,学会选择,找准承接点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呈现两种变化的趋势:一个是就地兼并重组升级“转型”,一个是产业向区域外“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框架”,这次承接,不应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那样,要明确承接一个什么样的产业转移。在现有基础上,我们既要学会鼓励、也要学会选择。

要注重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区域经济,避免区域内产业同构和无序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向我省转移,不能“来者不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图一时发展。

要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围绕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列出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要以我省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转移企业,与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产业配套,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三、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政策,提升承接能力

(一)努力搭建好承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首先要解决“引进来往哪里放”的问题。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依托我省现有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2个省级开发区,结合产业转移和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搞好规划衔接,着力优化园区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明确园区的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园区承载功能,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使专门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省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二)用好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我省承办的大型国际经贸盛会,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开放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除了商品交易之外,要有政治上的互动、思想上的交流、观念上的撞击。要虚实结合,不仅要有展会,还要有论坛;既要有柜台,也要有讲台;既要有看的,也要有听的。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推动安徽的开放和发展。

(三)完善政策支持平台。要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改善承接条件、完善促进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等具体政策措施。如对专门产业转移园区,可实行“无费区”管理等。

我们应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及示范区,培育壮大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努力实现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