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皖平:“如果全国有众多的严克美 就能解决好脱贫攻坚 最后一公里带头人问题”

作者:罗薛梅 信息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点击量:4040 发布时间:2018-03-02 10:47:39

  连续3天,重庆晨报推出了系列报道《金凤还巢 当阳花红》,聚焦巫山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的故事。

  这是一个基层干部的故事。通过重庆晨报和上游新闻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仅上游新闻转发的报道,每篇阅读量都是10万+,不少读者深受感动。

  评价

  她诠释了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她完全有资格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昨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关注脱贫攻坚人才培养的赵皖平,在看完重庆晨报的系列报道后说,“如果有众多的严克美,就能解决好脱贫攻坚工作最后一公里带头人的问题。”

  考出大山再回到乡村,严克美用青春,书写和见证了乡村的变化。“她是真正诠释了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赵皖平说,严克美的坚持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赵皖平坦言,严克美如果留在大城市,或许物质上有更好的保障,但她不一定能够有现在的满足感。“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等这些荣誉都是她辛苦付出得到的。”赵皖平说,“严克美在外面可以拿到几千元的工资,但回到农村,当时只有几百块,甚至还要借钱生活,为什么她还要坚持?她就是在脚踏实地做一件事,做这件自己认定了的事,她就是精神最为富足的奋斗者。这也是严克美的‘美’之所在。”

  赵皖平看过不少在脱贫攻坚领域做出成绩的人。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选定的事,始终不渝地坚持,他们对事业的执着是成功的基石。”赵皖平说,严克美用自己十年的青春,扎根农村,“这也说明,奋斗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路上,需要坚持。”

  赵皖平一直认为,要脱贫,就要解决好脱贫工作带头人的问题,“这是脱贫工作最后一公里,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落实精准脱贫政策。”

  “比如严克美,她熟悉当地情况,擅于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带领村民脱贫。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从城市去到乡村,从学校来到乡村,带领大家脱贫的青年,他们的付出也需要得到肯定。”赵皖平说,这就需要给脱贫工作带头人提供好的上升通道。比如,在选拔干部时,对在基层工作的应有考核的倾斜,让大家有所为,有所盼。”本报记者罗薛梅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