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创新 惠在民生

参加“2017中国智慧水利论坛”有感

作者:马浩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6270 发布时间:2017-10-31 10:33:21

十九大刚刚闭幕,“2017中国智慧水利论坛”大会在浙江台州召开,我有幸作为特邀专家参会。本次大会云集全国各地专家;会上专家们总结发展经验,畅谈发展成就,畅想发展未来。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从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跨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网上支付、网络购票等,已经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其实这些信息技术也早已与水利行业深度融合,目前国家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水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智慧水利,简单说就是水利发展到智能化并惠及百姓生活的至高阶段,全面实现水利信息采集自动化、决策调度科学化、应用智能化。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命脉。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两流域中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蚌埠,淮河穿城而过,古有大禹治水劈山导淮三过家门不入传说。如今,水利人也在不断地推动淮河发展建设,水多水少水脏皆为隐患,通过高科技就能掌控自如,消除水患、驱弊兴利,让百姓享福。

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智慧水利建设也越发的重要,传感器技术实现了水利信息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水利信息网络化,我国正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水利信息智慧化。智慧水利离寻常百姓也越来越近,将更加引起我们关注。比如,在山洪灾害到来之前,危险区域的群众能够通过手机短信或相关 APP接收到提示的预警信息和转移路线示意图,提前让危险区域群众撤退到安全地点。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每个群众的安全撤退。再比如,每年夏季洪水高发期,防汛部门依据水雨情信息大数据和数学模型分析,可以提前开关水闸调控水位,减轻城市防洪压力,用最小的代价和最科学的方法减灾避险保障安全。前两年,曾有媒体报道:居民的爱车停在低洼地带,一觉醒来,第二天浸泡在水中了。未来,有智慧水利支撑,有了水雨情等大数据信息技术,有关部门将来会向车主有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禁停区域或提前挪走。这时你不用担心收不到信息,保险公司可能比你更爱你的车!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也是当代水利人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政府有关部门将利用智慧水利建设成果,科学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最大化减灾避险,控制灾难性事件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