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得力——得利

点击量:4779 发布时间:2008-07-29 13:11:55

 
—— 安徽德力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卫东印象
 
视野
 
    安徽德力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卫东少年时代读过丹麦安徒生的童话《灰姑娘与水晶鞋》,至今,他对这个童话故事记忆犹新:灰姑娘家境贫寒,没有鞋穿,为此,打赤脚的灰姑娘受到许多上流社会时髦装束姑娘的冷嘲热讽。突然有一天,灰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帝赐予自己一双鞋。她笑醒了,而梦醒时分,灰姑娘惊喜地发现,脚上不但有了鞋,而且还是一双世上罕见晶莹剔透美丽无比的水晶鞋。
    童话毕竟只是童话,而灰姑娘与水晶鞋的故事,却使我们产生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走进安徽德力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的样品展示厅,身临其境,顿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在各种灯光的映照下,宛若步入了光怪陆离的水晶宫。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装点华丽的玻璃殿堂,层层叠叠的样品陈列展示架上,美仑美奂,杯盏俱全,满目生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高的低的、薄的厚的、方的圆的;透明的、磨砂的、印花的、彩绘的,贴花的,刻花的,喷砂的,咳!应有尽有。成百上千种形态各异的玻璃器皿熠熠闪亮。设身处地,你尽管可以任意地展开想像的翅膀。
观看过玻璃器皿制作的全过程,你就会知道,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玻璃器皿,无一不是经过了配比投料,在玻璃溶炉窑内经过1500度高温的液化、出料、成型、加工、机压、吹制等多道工序。玻璃器皿的成型,是一种近乎于涅槃般的冶炼。而成功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也正如斯。
施卫东有过类似玻璃在炉窑高温中涅槃般冶炼的经历。
    如果把安徽玻璃器皿有限公司比作水晶鞋的话,那么,年届35岁,现任安徽德力(蚌埠)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德力(滁州)董事长,蚌埠市东市区第六届政协委员的施卫东,此前,就是那个童话中赤脚的朝思暮想拥有一双鞋子的灰姑娘。
    德力——得力——得利。
    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三级跳远的方程式。
    确切点说,头脑精明、身材略显单薄的施卫东年轻有为,从起步到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时间还不算太长——
    施卫东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出生在“文革”那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就连姓名也都打上了时代的铬印——卫东。在那个时代出生的卫东,全国不下于几十万。
1986年,18岁的施卫东高中毕业后,进入通州玻璃器皿厂工作,这是一家中型集体企业,拥有1600名员工,而那时,该厂的年销售额可达一亿六千万元之多。应该说,这本是一家颇具竞争实力的玻璃器皿企业。
    在这家玻璃器皿企业,施卫东几乎干遍了每一道工序。得益于斯,经历这些工序,为他今后果敢地拉起“单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九十年代初期,施卫东在通州玻璃器皿厂坚守的最后岗位是搞销售。那时,通州玻璃器皿厂的营销网络遍及全国,为打开企业的营销局面,在销售部门,施卫东凭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东奔西波,走南窜闯,一年365天,常年在外,而留在南通的时间平均不到60天。就拿跑新疆市场来说,从南通到新疆,火车硬座一坐就是四天五夜,吃不好睡不好,最后,双脚肿得如同面包,只要脱下鞋,就休想再穿上。那个困劲呀,简直难以言状,双眼根本就睁不开。就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施卫东每次都很好地完成销售任务,算是厂里实现销售额较高的业务员之一。
    销售科接触各色人等,时间长了,施卫东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也是一个难以理喻的现象。尽管已经九十年代,但从一个个身穿中式便装棉袄前来通州玻璃器皿厂推销石英砂的推销员口中,施卫东得知,这些人来自中国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凤阳是石英砂的产地,洁白晶莹的石英砂矿藏丰富,而这些洁白晶莹的石英砂当时的卖价竟然比普通的黄沙还要便宜。石英砂的产地安徽凤阳看来没有玻璃厂家,施卫东做出这样的判断。不然,玻璃原料丰盛的凤阳石英砂不会如此廉价。凭借廉价的石英砂,能不能拉出去单干呢。1996年春,施卫东经过慎重思考,带着两名助手来到安徽凤阳考察投资环境。果然,夸张点说罢,洁白晶莹的石英砂矿藏在凤阳可以说俯首即是,却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玻璃企业。经过可行性调研论证,施卫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自己拉出来单干,做一家像模像样的现代化玻璃器皿工业企业。
    施卫东分析,通州玻璃器皿厂虽属集体企业,但由<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