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增收不言苦

点击量:6849 发布时间:2008-07-29 13:11:39

                 ――记民建会员、东至县挂职副县长赵皖平
 
                                         许世宏 施为国
 
     去年,东至县食用菌产业出现三大亮点:一是年产量达到6000万袋,产值达1.2亿元,
     全县农民因此人均增收116元;二是多菇类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规模化袋料毛木耳基地,袋料黑木耳,袋料香菇,珍稀菇类基地;三是经营大户注册了三家民营公司,并注册了“皖乡情”商标,以公司品牌,商标为包装的产品进入市场,结束了东至县食用菌产业无龙头企业,无注册商标,无产品包装的历史。县科技局负责同志说,这三大亮点的出现,无不饱含着民建会员、东至县挂职副县长赵皖平的心血。
     二00四年初,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管理站总农经师、省政协委员、省民建常委、省青联常委赵皖平作为党外后备干部挂职东至县副县长,赵皖平到东至后,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他把帮助农民增收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为迅速进入角色,他一头扎到基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29个乡镇和150多个行政村,对东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了解。他长期在省农委从事特色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便利用工作经验,根据东至农业大而不强的特点,提出“抓农业、抓产业、抓龙头”的工作思路,调整实施了东至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龙头的新一轮农业发展的系列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该县的食用菌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木耳年种植量已居全省第一,涌现出的东至魏氏禽业、辰鑫植物油公司、东至良种棉加工厂、孝方菌业等50多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的指导下,在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的基础上,企业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去年,东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43%,有4万多农户加入了各种农业经营联合体,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较上年增长16.6%。
    东至是个农业大县,财力有限,单靠自身力量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困难,赵皖平到位后,抓住国家对“三农”倾斜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优势,捕捉信息,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的安排,一年来,仅农业上就争取项目资金近500万元,居全省前列,随着一批农业项目的相继实施,增添了该县农业发展的后劲,将大大地促进农民增收。
    在县级政府工作,面对的是来自第一线的问题和矛盾。去年8月下旬 ,东至县发生一起假棉种坑农案件,受害面积近八千亩,有些群众情绪较为激动,为维护棉农合法权益,赵皖平立即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提出了详细处理方案,由他负责处理,他带领县农委广大干部深入十二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安抚棉农,核查减产事宜及原因,并安排农技部门就受损棉花后期的补救技术意见告知全县受损棉农,同时做好启动法律程序的准备。此事最后终于得到妥善处理,广大棉农获得了应有的赔偿。该县处理此案件的做法得到了省农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在其它受灾县推广。赵皖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在今年初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三次大会上,提交了“东至县城水患严重拟纳入县城防洪国债项目”的提案,并为此奔走呼吁,此提案已被列为省政府领导重点督办提案,正在落实办理过程中。
    有了东至这个大家,赵皖平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作为县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去年汛期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深入到第一线,抓防汛预案的督查,了解病险库的险情处理情况,召开形势分析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磨炼,全县安全渡汛后,他人瘦了,黑了,回到家,小女儿说“回来了个小老头”。 
    在工作中磨炼,在工作中升华。赵皖平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东至人民的肯定。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