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发展食用菌产业 小小菌菇寄深情

记民建会员孙磊磊

作者:陈晓青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6550 发布时间:2017-07-20 10:37:21

 

在淮河之滨的凤台县,有个德才兼备的85后青年,他就是民建会员、淮南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凤台县十届政协常委、安徽中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法人代表孙磊磊。

他是菌菇种养传承人。

1988年,孙磊磊出生于淮南市凤台县李冲回族乡魏郢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在儿时的记忆里,家里就种植蘑菇,每天父母天刚亮便起床,把刚采的蘑菇运往菜市场,换了钱来补贴家用。在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孙磊磊也渐渐喜欢上了小小蘑菇。当时的他虽然还年幼,不会帮父母亲种植,但已经知道,种植蘑菇是他长大后要从事的事业。

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独自外出闯荡,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摸到了酒店管理的门道,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喜爱,许以高位厚薪。在很多人眼中,他在酒店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孙磊磊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诧异的决定:毅然辞职,返乡创业。“他想着他的蘑菇,想着他的父母亲人都在老家,还想着他的父老乡亲依然贫困,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回家乡做一番事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2008年底,孙磊磊回到了家乡,接过父母的接力棒,继续从事着食用菌的研发、种植与销售。

食用菌,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大学四年,学的是旅游管理,和食用菌这门学科不搭边。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研究食用菌,除了母亲手把手地教以外,孙磊磊还买了大量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书籍,来弥补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空白。

 他是科学栽种食用菌的发扬者。

 孙磊磊坚信科技的重要性,决心把食用菌科学栽种这个朝阳产业做大做强。他积极与高等院校联系,和高校的专家们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09年年底,他自筹资金 50万元,成立了凤台县真菌研究所和食用菌科技培训中心,建起了制种室、培养室、接种室,并配置了很多新型设备,建成了占地30亩的食用菌研究繁殖基地。他的企业被评为“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淮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年。

 经过两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与探索,2012年的秋天,孙磊磊决定再投入500万元,建设1000多平方米食用菌食品加工厂、40000平方米食用菌新品种研发基地、2000平方米专家研发大院,菌种培养室200平方米、化验室100平方米,无菌操作室60平方米,显微镜、空气净化器、臭氧杀菌机、恒温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产品检验设备,并确定了走“公司+高校+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他和他的专家团队先后研发食用菌新品种12个,通过安徽省非农作物品种鉴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6项,取得了食用菌与蔬菜、花卉立体间种模式、农作物秸杆压块高产栽培食用菌技术、灵芝嫁接技术的研究等十项科研成果。其中“八公仙芝”花卉盆景技术研究已被省级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本公司茅仙香菇1号选育与推广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淮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灵芝盆景花卉技术开发研究获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凤台县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他的公司注册了“茅仙”牌和“中祝”牌两个注册商标。其中,“茅仙”牌商标,已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种植的食用菌系列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绿色食品。并通过9000体系认证,“茅仙”牌香菇1号被安徽省质监局授予“安徽省名牌产品”,淮南市质监局授予 “淮南市名牌产品”,省科技厅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孙磊磊的公司在跨越式发展中收获了众多荣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全省社会组织先进单位、省、市先进社会组织;安徽省食用菌行业先进集体、淮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淮南市第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安徽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等等荣誉,同时,公司于2015年3月31日在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上市。

 2013年9月,他光荣地成为民建会员。

孙磊磊十分注重政治上追求进步,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学习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同时,他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农业科技知识,还细读哲学、文学与历史,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通过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升华,理论转变为生产力,为改变农业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特种经营,提高科技水平。在这期间,他关注到中国民主建国会这一密切联系经济界的民主党派,他积极争取成为民建会员。2013年9月,孙磊磊光荣地加入了民建——这个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参政党的一员。他对中共和多党合作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热爱学习、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公司员工和身边群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自觉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

他是民建优良传统的践行者。

 民建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将自身政党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很多民建会员利用自己在经济界的成就和影响为老百姓谋福祉。孙磊磊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民建会员,他不断为农民免费开办食用菌专业技术培训班,开办旅游接待礼仪培训班,为农民发放科技资料一万多册。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添砖加瓦。

 孙磊磊是一位回族的青年,他心里装着民族乡和民族兄弟发展的大事。全市四个民族乡经济、交通十分落后,人均收入在全市滞后。为了使民族地区农民经济增收,他不断向政府建议对民族地区政策的倾斜和项目的扶持,得到我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增收。随着精准脱贫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民因缺乏文化或科技知识,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的公司对无能力生产的特困户,安排就业倾斜,近年来,安排困难家庭就业110人,使他们有了可靠地经济来源。他用自己的技术帮扶全省24个民族贫困村发展食用菌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1200多户农民种植,使户均增收5万元左右,带动农户总产值超亿元。让贫困村变成富裕村,让贫困户变成专业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他是民族团结的桥梁与纽带。

孙磊磊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作为一名参政党成员,他积极履行参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做好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搞好各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孙磊磊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社会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在日常生活中,他发现少数民族在发展农业特种经济上落后于其他民族农民,他以生态旅游的形式,组织科技互动、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不仅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还促进了城乡文明的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围绕民族团结这一民心工程,孙磊磊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通过自生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人,使民族团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继续忘我的耕耘在生他养他的这块热土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层。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