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记忆 历史的启示

----参加淮南民建赴南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悟

作者:王丽丽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867 发布时间:2017-06-30 16:14:48

一段岁月,腥风血雨,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为铭记抗战历史,激发爱国热情,2017年6月27日,民建淮南市委组织会员赴南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我的心情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复。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一个寻找英雄的地方。它是由南京民建会员、企业家吴先斌先生个人出资建造并管理运营的、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2014年被民建中央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先斌馆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现场为我们解说,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段苦难岁月。


沿着挂满抗战英烈照片和各种牌匾的纪念墙往上走,是位于三层的展室大厅。 “1937南京记忆” “抗战风云” “抗战文献”“抗战徽章”“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主题展讲述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展馆里微微泛黄的图片,锈迹斑斑的钢盔、残留缺口的刺刀等等,无不证实了日寇的桩桩罪行。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曾经富饶繁华的土地上。在那腥风血雨的晦暗日子里,上有敌人的战机,下有大炮、枪刀和面目狰狞的鬼子,生命在此时是如此脆弱和无助,房子被烧,庄稼被毁,身体被刺穿,双腿被斩断,妇女被凌辱,甚至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挑在刺刀上作为敌人炫耀战功的物件……曾经宁静和平的生活在炮火中荡然无存,整座城市化为废墟,30万同胞沦为冤魂,这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惨绝人寰的浩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激起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愤慨, 60位抗战老兵用鲜红的手印,昭示着他们当年转战沙场、浴血奋战的沉痛经历。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一个个五指印,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的强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曾在回忆录《夜》中写道:“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是的,就像一位老兵的心声:“我们不怕死,我们怕被遗忘”,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的屠场已再度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人们已很少提及这段屈辱的历史。然而,这段血淋淋的屠城史永远是南京这座城市一道无法消弥的伤疤,是中华民族心里最深的痛。


勿忘历史,在民建同仁的齐力倡导下,49人签名的联名提案《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建议》终于被采纳,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者。

在博物馆展厅内,民建淮南市委主委周方勤在留言簿上写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此时此刻,这短短8个字,代表了全体参观会员的心声,我想:这个初心,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初心;是积极参加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更是继续发扬民建优良传统,积极参政议政,为国之强大继续前进、奋发有为的决心。作为民建会员,我们当以此次活动为启示,坚定信念,身先士卒,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向为民族存亡而抛洒热血的每一名战士致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日的中国,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则民安,让我们万众一心,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王丽丽)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