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仁心 杏林春暖

记蚌医附院肿瘤二科主任、民建会员韩福生教授

作者:庄宁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6909 发布时间:2017-05-11 09:18:21

 韩福生教授是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的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安徽省分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蚌埠市政协委员。韩教授不仅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而且对病人体贴入微,是大家信赖、敬佩的好医生。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从蚌医附院四号楼韩福生教授的办公窗口望去,满眼都是明明暗暗的绿,那是片小型的园林,午后的阳光在枝叶间跳跃,不时有鸟儿叽叽喳喳地斜掠而过,蜿蜒曲折的长廊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在休息,或卧或坐。聚在医院的人,都有着身不由己的烦恼,而他们的神情姿态,仿佛已然把这些看淡了,超越了死生离别之外,只剩下眼前片刻的悠闲。

    韩教授的办公间里也是凉风习习,鸟儿啁啾的,満室清凉。虽然走廊上满是加床的肿瘤患者,随时都会上演人们最不敢面对的生离死别。这四号楼,韩教授说1982年他刚上班时就在此了,那年他二十刚出头,是为数不多的通过留校考试留下的蚌医医疗系毕业生,对未来满怀希翼和憧憬。而作为助手跟台的第一台手术,却让他备感沮丧。那是个18岁的小姑娘,正花季却已是癌症晚期了,手术那天,他和他的同事们从上午八点做到下午八点,整整历时十二个小时,还是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从身边流逝。这件事给他触动很大,原来身为医者,不仅有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荣光,面对更多的将是痛苦和遗憾。个中滋味就像现在热播的《外科风云》中的一句话“在生命科学领域、只有尽力,没有完美。这种遗憾和自责,和那些感谢、成就,从零恢复到正常的心跳一样,我们永远无法摆脱”。

    为了尽最大可能救治每一个病人,尽快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医生,韩福生又拿出上学时的执拗劲,把每一分的休闲时间都花在业务学习上,厚重的医学知识的积累、沉淀为韩福生的诊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更是锤炼了他的医术。1987年,韩福生到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师从吴孟超教授,吴老是中国医学界泰斗级人物,中国肝胆外科的主创者和开拓者,号称肝胆外科之父,也是医学界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吴老的指导和点拨下,韩福生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对肿瘤外科常见多发病、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胃癌及乳腺癌与甲状腺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诊治上有独特建树。率先在省内开展肝癌Ⅱ期切除术,肝脏肿瘤微波固化治疗,在皖北片开展“无血”肝切除术,参编肿瘤学专著三篇,参与开展科研项目曾获蚌埠市一等奖,主持及参与省级科研课题4项,在研省级课题有《直肠癌分子切缘定界研究》和《乳腺癌根治术Ι期再造》,在国家和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2002年,年仅四十四岁的韩福生被蚌埠附属医院聘为主任医师,也可以说是蚌医肿瘤外科最年轻的正高级专家。

                        谦谦医者  温润如玉

身为蚌医肿瘤二科主任,韩教授的工作安排和刚上班时没什么区别,仍是每日十多个小时的手术、门诊、查房连轴转,整日被患者、患者家属包围着,有一次,他一连三天三夜没回家,先是24小时值班、第二天一早例会、手术,晚上急诊,翌日又给病人做手术,那时还没有手机,忙起来忘了给家人打电话,妻子联系不上他,放心不下,跑到医院在手术室门口才等到他。

 和别的医生的办公室不一样,韩主任的办公间没有悬挂各色锦旗。那些感谢、赞美和荣誉都被他视为医者该做的事情,不值一提。

 说起自己,韩教授也总是谦逊地一言蔽之:“实在没什么可谈的,从82年参加工作至今,就一直在这4号楼上,工作无非是门诊、手术,三十多年一直是这样,实在是太普通平凡了。”然而病人只要看到他脸上亲切温和的笑,饱受煎熬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放心地以生命相托付。笔者在蚌医的网页上也发现了众多患者对韩教授的高度评价。

    一位老大爷如是说我是一位75岁的老年甲状腺瘤病人,慕名找到贵院韩福生主任,韩主任认真,负责,态度非常好,解了我心理负担,住院后又仔细检查,非常热情,认真,我很放心的住院。于昨日韩主任亲自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很好。我已是75岁高龄,能得到这么好的服务和治疗,非常满意。感谢贵院,感谢韩主任,谢谢再谢谢!

 许多患者都说,韩医生是位值得所有临床医生学习的好医生,一位难得的好大夫,任何时候见到他都是微笑的面容,非常和蔼可亲。就像邻家的哥哥。见到他就找到了安全感。

    一位年轻的患者深情地说“我的手术快满五年了,每年我都去复查几次。不管何时他再累他都耐心对待病人,我把韩主任看作亲哥哥,每年春节他在门诊我都把那当娘家,去看看我最信赖的好哥哥。”

 一位患者家属说“妈妈查到乳房有肿块,就来蚌医检查,钼钯结果为4a,可能是恶性,我和我妈妈都很害怕紧张恐惧,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后来巧遇到了韩主任,他温声细语为妈妈检查,并接收了妈妈到他科室,为妈妈手术。真的很感谢韩医生,虽然他每天工作非常忙,但他温柔地对待每位患者和家属,让患者和家属那种煎熬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勇敢面对病情,加上韩主任高超的医术,是名副其实的好医生!!!好大夫!!!祝韩主任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医者仁心  杏林春暖

 韩教授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个自然的过程,要过好每一关,直面自然的成长与衰老,痛苦与疾病。作为医者,既要解决病人的生理病痛,又要疏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勇于面对人生的历练。

 在治疗中,韩教授全面评估病人,量身定制精细化治疗方案,力求通过精准治疗,避免并发症的生成,尽最大的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生活中,韩教授还能以宽厚、仁爱之心让病人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

 一位年轻的甲状腺癌女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思想负担极重,一度不想治疗了,韩主任得知情况后,耐心地给她做思想工作,亲自为她实施手术。术后第二次复查时,患者的母亲又来找韩教授,询问女儿还能活多久?原来她女婿现在不依不饶的一定要离婚,说是老婆年轻轻的就得了这病,以后不仅生不了娃,还会拖累他一辈子。得知这一情况,韩教授主动和患者的丈夫沟通,给他普及癌症常识,甲状腺癌其实很好治,治好了跟好人一样,不会影响生活,还跟他说男子要有责任感,有担当,夫妻间要患难与共......一席话,挽救了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过年的时候,夫妻俩抱着个大胖小子专门到蚌医专家门诊感谢韩教授。

 亳州一位退休小学教师,十二年前得了肝癌,疼的时候头直往墙上撞,到别的医院,都说已是肝癌晚期,没法做手术了,通过朋友介绍找到韩教授,韩教授打消了病人的顾虑,采取精准治疗法,亲自主刀,切除了肿瘤。术后,不仅解除了患者症状,而且还得以长期生存,几乎没有征兆了。四年前,这位小学教师在外甥的劝诱下,一时大意,又开始饮酒,肿瘤复发后,来势汹汹。又是韩教授给他开了第二刀,三年后才去世,一位早已是肝癌晚期的重症患者,在韩教授的治疗下,整整多生存了十一年,这不得不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

 从医三十多年来,韩教授接诊病人无数,粗粗估算一下,门诊量十多万,经他手收治的住院病人数以万计,无论接诊量和手术量都是蚌医肿瘤外科前三名。相传三国时期,有位叫董奉的人,医术精湛。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后人常用杏林春暖形容医者医术高明,宅心仁厚。医者若无医术是庸医,若无医德便为恶医,而视医院如家,待病人如亲人的韩福生教授,无疑是杏林春暖的好医生!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