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案看合肥民建参政议政工作的演进

点击量:7511 发布时间:2008-11-19 09:01:52

1979年10月邓小平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新进行了科学的论断和评价,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明确为基本“政治制度”。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这项基本制度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参政党参政议政机制正式形成,随之开始进入规范化运行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参政党的全新面貌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和自身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充实发展的过程。80年代初,民主党派恢复了组织活动,政党的性质由阶级联盟变为政治联盟,其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大大提高。当年,由于合肥的民建成员大多数是原工商业者,这一变化十分明显,“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合肥市民建会员积极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同时还积极参政议政。1984年在民建第六次会员大会上中共市委副书记致贺词说:民建市委会积极参与合肥市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协商,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政策中,在以经济咨询服务和工商专业培训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在发展集体经济、扩大城镇就业、安置知青的工作中都取得了新成绩做出了新贡献。但是80年代初,政治上还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天气,社会上“左”有余毒,人们心有余悸。那几年,民建的迎新会上新会员的发言就可见一斑,相当多的人提出个人参加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紧密了还是疏远了?每次出席会议的市委统战部部长都明确表示参加民主党派是追求进步、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行动,民主党派成员有加入共产党愿望只要符合条件,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当时民建会员参政议政往往欲言又止、避实就虚、讳大言小,远难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已从极左时期的闭门改造转为参与政府工作大事,参政议政活动毕竟开始了。

到80年代后期,全国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民主党派成员思想进一步解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活动增多,水平明显提高,有些涉及到事关大局的问题。

下面仅就合肥民建在市政协会议上的提案议题来说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演进。

88、89两年民建市委在市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分别为17件与21件,占大会提案总数的10%与8%。民建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题为《对当前治理、整顿工作提出四点建议》、《加强统战工作,开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新局面》。提案有《合肥市应该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区”》等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但多数的议题还是《旧城改造应重视国营商业网点布局》、《建议分株移植密集的包河南河沿水杉树材》一类的个别问题。

1989年中共中央14号文件发表,第一次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确定为参政党。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做出了关于主要是防止“左”的英明论断,彻底砸碎了长期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真正开始解放,1994年以后,随着中央与地方中共党委与政府有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民主党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动员、运作程序等几个方面强化了参政议政工作的要求,逐步完善了参政议政运行机制。

90年代初期,在每年的政协全会上,民建的提案都在30件左右,议题大多数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1991年《对我市实施八五计划的建议》、1992年《关于进一步抓好科技兴市的建议》,1994年《对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建议》、《高度重视企业亏损问题,切实加强扭亏增盈工作》等。有些提案具有远见卓识,如《建议筹建“扭亏增盈”专项资金》、《关于重视“潜亏”建议》、《加强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管理》。从1991年开始民建以市委会组织名义提案。题目有:《加强对技术改造管理,促进经济回升》、《“复关”后组建国际贸易咨询公司》、《逐步加强税收支出的约束机制》等。

为进一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从1997年开始民建市委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列入会务,制定了调查研究工作条例,成立了4个专门委员会(现已扩大到8个),重新设置组建民建基层组织,以便于基层开展参政议政。2001年又在全会开展社情民意反映工作,广大会员积极反映民意,为参政议政常年提供大量的信息基础。2003年民建市委会与政府四个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系制度,使民建市委会与政府部门联系工作走向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90年代民建市委会的参政议政工作实现了四个<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