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审视与展望

点击量:43994 发布时间:2008-11-19 08:57:4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正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悄然掀开帷幕的时候,我恰巧在一个军人家庭呱呱落地,有幸与改革开放同行,见证了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历程,2004年,经过努力,我光荣地成为民建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新会员,我由衷感觉到组织的温暖,同志的关心,我也深刻体会到民建和各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履行参政等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考验,这一年,发人深省。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年份,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以一个与改革开放事业同龄人的身份,在回顾中思考,在审视中认识,在展望中提高。

一、回顾过去,三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精神观念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30年来的变化,数不胜数,但是,相对于物质的进步而言,人们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才是30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变化。

(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三十年前,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民,思想处于严重僵化或半僵化状态,人民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被严重束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又一轮思想解放,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则进一步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对外合作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世界现代文明中各种先进元素不断被中国人民所接纳。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束缚、封闭到解放、进步、务实,再到开放、科学、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二)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一是人们的价值观由一元化向多元多样化转变。改革以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解放全人类为核心的一元化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二是科学与文明的观念成为普遍共识。文明的理念、文明的行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扎根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之中。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是改革以后在人民心目中逐步树立的一种全新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萌芽。中国向生态现代化迈进的步子不断加快,使生态、环保、绿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四是追求公平与正义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反垄断法、个人所得税法、物权法等陆续出台,在顺应民众的愿望,缓解改革阵痛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更加文明、更加公平迈进。
  (三)人们的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空前增强。  一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人们重新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深刻认识到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因子已深深融入到当代华夏子孙的血液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包括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传统文化更加受到社会重视。二是在对待西方文化上。世界文化是多样多彩的,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是不同文化关系的一般状态。改革以后,人们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接纳西方文化的先进因子,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绝对劣势状态逐渐扭转,中国文化自信心、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也更加开放,在世界文化相互交锋、交融、交流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置,文化影响力、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四)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从初步萌芽,迈向高度发展  三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特别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随着党<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