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于2016年11月决定,在民建内部进行一次“不忘合作初心,共同携手前进”的教育活动。这是一次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举行的一次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民建会员,通过学习中共十八大及其各次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民建陈昌智主席的有关讲话精神,通过回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心和历程,以便凝心聚力,更好地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前进。
我是安徽理工大学的一名教授,在党的引导下加入民建会,先后担任民建淮南市委会主委、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完全是中共淮南市委和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及党委统战部、民建省委和民建市委的关心与培养的结果,是全体淮南民建会员的抬爱。一句话,是党的统战政策的阳光哺育的结果。
从一个仅在高楼深院潜心教学的教授,在党的培养下,长为一名统战对象,一名统战工作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应当义不容辞地努力工作,在民建淮南市委会的建设、在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中发挥参与者与组织者应有的作用。
在地方和学校党委和上级民建组织的领导下,在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也曾和大家一道贡献过自己的绵薄之力,现在已经退休多年了,从领导岗位上、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了。如何再贡献绵薄呢?一直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
退休之初,我也曾想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作为一名在英汉互译及翻译理论研究上略有专长的教授,应该在这方面多加努力,例如撰写多卷本《中国翻译通论》,而且在这条路上也确实迈出了几步。20世纪的不算,从2001年起,先后出版了3种统编教材、2种专著,去年又出版了1种教材,还有2部专著正在出版过程中,总字数已接近300万。但是作为一名统一战线的老兵,始终忘不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初心。
如何再献绵薄呢?退休以后,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继续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二、通过创作古诗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退休之前,参政议政的平台很多,退休之后,主要通过省文史研究馆、安徽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民建淮南市委会等渠道,以撰写社情民意、配合国家大事撰写文章和撰写调研报告的方式进行。以最近两年为例。2015年,全国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省文史研究馆、安徽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民建淮南市委都举行了相应的纪念活动,我撰写了长文《抗日烽火燃安徽》,提交给了上述单位,并在《皖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和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的刊物《联谊》上同时发表。另外,还应安徽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的邀约,撰写了诗歌《抗战七十纪周年》,并在《联谊》上发表。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和台湾地区领大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第二天我便创作了诗歌《历史的握手》,并在《安徽理工大学报》和《联谊》上发表。2016年,结合国家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我撰写了长文《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收入了省文史研究馆的“资料汇编”,也交给了安徽理工大学工会和民建淮南市委。另外,还向省文史馆递交了2个调研建议:1)安徽省高校离退休人员权益保护调研建议(2015年);2)安徽省老街文化调研建议(2016年)。2016年先后撰写了两分调研报告:1)小岗村纪行;2)再探临淮关。这两分调研报告,先后递交给了民建淮南市委和省文史馆,被挂在民建淮南市委和民建安徽省委的网站上,并不断有人点击。此外,还于2015、2016、2017年先后撰写了:1)我是怎样做起诗来了;2)互文性、诗学规范和近体诗的创作;3)《<立春抒怀>及其他》。这三篇文章,都曾递交省文史馆、民建淮南市委和安徽理工大学,前两篇已分别在《皖风》和《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这三篇文章,看上去是阐述文学问题的,其实都是讨论近体诗(一般称为古诗)的创作的,而诵读与创作古诗词,正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新年伊始,我便撰写了长文《关于发展淮南旅游休闲文化的几点思考》,递交给了省文史馆、民建淮南市委和淮南市有关部门,应民建淮南市委的要求,又对其进行了压缩,并通过民建淮南市委递交给了淮南市委统战部和淮南市政协。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部署,包括加强对中华诗词创作的扶持,将其置于滋养文艺创作之首。在这方面,我可以继续贡献绵薄之力。我从2015年11月8日开始进行中华诗词及其他文艺作品的创作,到目前为止,已创作出近体诗418首,英译了其中的200首左右;词3首,全部英译了;现代诗6首,全部英译了;散文(包括参政议政的文章)10篇。目前正在对已经创作出的近体诗进行修改,使之在押韵、平仄、粘对、对仗以及其他诗学要求方面,均能中规中矩,已经修改完150首左右。有些文章,如前面所说的那些,已经在纸质或电子刊物与网站上出版,近体诗,目前在《皖风》上已经发表了6首、在《安徽理工大学报》上已经刊登了2首、在《联谊》上已经刊登了7首(包括一首词)、在《淮南发布》上已经刊登了2首、在《八公山作协博客》上已经刊登了3首、在民建淮南市委会网站已经挂出了《诗百首》,估计最近还有一些纸质或电子刊物与网站会刊载或挂出我创作的古诗词。
在党和民建组织的领导下,虽然在建言献策和文艺作品创作尤其是古诗词创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都应归功于党和民建组织,都只能视为进一步贡献绵薄之力的新起点。我决心,从这个新起点出发继续奔跑,在建言献策和文艺创作上进一步贡献绵薄。第一,将继续围绕党在安徽省、淮南市、高等教育、文史研究、统一战线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为建言献策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将调研的结果形成文字。2017年,主要完成淮南田家庵老街的调研报告、起草发展淮南旅游休闲文化子项目建设的几个建议、起草关于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几个建议,完成省文史馆、民建市委和安徽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交给的其他工作。同时,围绕全国性重大的节庆与纪念活动,撰写出若干篇庆祝与纪念文章。
第二,计划在三两年时间内,完成500首近体诗、100首词、100首现代诗、100篇散文的创作,如能得到扶持,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2017年,主要完成已经创作出的418首近体诗的修改工作,完成尚未英译的近体诗的英译工作,并对英译进行全面修改,在可能的情况下再创作出一些新的作品,包括近体诗、现代诗和散文。
第三,作为近期目标,完成2017年向有关刊物的投稿工作,初步计划向《皖风》投递文章4篇、近体诗20首(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完成);向《联谊》投递文章2篇、近体诗20首(准备工作已经结束);向其他杂志(包括学术杂志)和网站投递文章和诗词。
我想一个人的能力极其有限,对我这样一个年逾古稀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只要不忘初心,与其他民建会员一道,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下属组织携手前进,就一定能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
程永生:民建淮南市委原主委,原安徽理工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