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民建安徽省委一项农村调查发现

点击量:8174 发布时间:2008-11-18 14:57:05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已被许多地方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民建安徽省委从2006年8月开始,组织有关人员对该省农村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为安徽下一步开展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培养问题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地方拿出很大精力和财力进行村庄规划,从上而下进行村庄布局调整,甚至招商引资或贷款筹建村庄住宅,热衷于修路,搞卫生,迎接检查。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而农民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未放到突出位置。
  当前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技能结构单一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调查,安徽省村一级干部7万多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占40%,初中文化程度占50%。与村干部相比,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状况更是令人担忧。据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状况抽样调查分析,全省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9.5%,小学占19%,初中占62.8%,高中占5.6%;中专占1.8%,而大专以上仅0.6%;高中文化程度户均仅为0.2%。同时,多数农民长期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没有接受过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专业知识培训,导致知识和技能结构比较单一。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基本上还能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但一些学校传授及学习的内容与农民生产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大批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一旦升学无望便无谋生手段。农村中学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升学率。
  调查中还发现,农村职业教育只重学历教育,忽视职业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以进城务工为导向,涉农专业招生数量萎缩,生源困难,为农村服务的功能明显淡化。安徽省农林类普通中专多数合并为高职院校,仅存的几所学校也纷纷改名。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76347人,在校生633437人,毕业生144932人,其中农林类招生16678人,仅占中职招生总数的6%。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类院校数量减少,涉农专业招生数量下降。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19.8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69万人,其中农学类招生3197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1.61%,在校生10292人,占1.75%;毕业生2235人,占1.91%,安徽农业大学是全省目前惟一的农业类普通高等院校。全年本、专科招生7125,其中涉农专业招生1255人,仅占该校招生总数的17.61%。
  2005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48所,招生72144人,其中涉农专业招生1735人,约占高职招生总数2.4%。在这17355人的招生计划,有1590人为对口招生计划,毕业生基本不愿回到农村。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巩固农村扫盲成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1998年,安徽省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1963所,然而目前,这些学校绝大多数已并入当地中心小学,有的仅保留牌子,已经很少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极少数保留建制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步维艰,难以生存。
  调查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上,需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根本动力和重要目标。同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从各地农村现代农业开发实际出发,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建立完善与此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基础教育既能满足农民子女升学的现实需求,又能适应造就未来新型农民的需要。推广“村校一体”的经验,把农村中小学办成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重要阵地。
  坚持农科教结合,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为农村现代农业开发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学费由国家拨出专项费用予以解决。学生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开发、开展农村科技培训的,可在一定服务期后免还贷款金。
  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民培训体系。以农业院校和地方职业院校为龙头,以县级职教中心或职业中学为骨干,统筹各部门办实体和社会力量办学以及乡、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并与当地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紧密结合,作为农村各部门培养人才的基地。组织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土专家建立“讲师团”,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