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李修松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两个新论点

2017年03月14日 16:15 来源: 新浪安徽

作者:宣传部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968 发布时间:2017-03-15 08:36:38

窗体顶端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接受新浪安徽邀请,做客新浪北京总部演播室,就全民阅读需系统阅读、推进民营企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如何更好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加強市县文物机构队伍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形成的文化内因、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抓住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两会访谈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谈提案:四个提案聚焦四个热点问题

  据介绍,李修松委员这次共带来了四份提案:一是关于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要大力提倡系统阅读的提案;二是推进民营企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三是解决城市黑臭水体的问题;四是大力支持市县文物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在谈到系统阅读时,李委员深有感触地说:“在网络环境下,在新媒体环境下,现在系统阅读的人少了,成天沉迷于像微信、短信、微博这种阅读,(它们)占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变成了低头族,成天看手机。”李委员介绍了他的读书心得:“只有系统阅读——比如是你读完一部书,读完一篇文章,读透了——才能使你的知识形成系统,形成学问。”

  从事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也是李委员关心的对象。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李委员认为:“不光要从外部给予支持,同时要从内部激发他们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培训,让民营企业家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跟上发展的形势;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促使民营企业善于、能够利用新兴的科技来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新产品的生产……这些都是李委员对民营企业家们的殷切盼望。

  李委员的第四个提案是关于文物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李委员认为,这些年来,文物事业发展得很好,但是文物事业的机构和文物的人都是很缺乏,真正专业的人才更少,必须加大力度予以解决,才能跟上文物事业发展的形势,才能跟上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要求。

  话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私家国观

  在李委员的眼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形成的文化内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欺凌。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纷纷开始思索中华民族的未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建立了苏联,也让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看到了希望。李委员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家国观念——家和国、公和私、忠与孝。比如家与国,要先国后家;公与私,要先公后私;忠与孝,要移孝作忠……当时理解,如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共产主义不就是天下为公了吗?所以,共产党所宣扬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深于骨髓的传统理想是相合拍的。”

  从《诗经》中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到汉代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委员列举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公”的例子。李委员说:“当中国近代处于那样一个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时候,在列强在瓜分中国的时候,这些深怀救国救民之心的先进知识分子,一开始看到西方的文化,认为西方的文化了不得,曾经有过一个迷恋西方文化的阶段。后来一看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精髓跟我们传统文化所追随的东西是相合的。所以,他们立志要为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去奋斗终生。共产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的,然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外因与内因结合经革命和建设实践,从而形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说未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抓住创新

  在谈到文化创新的话题时,李委员表示必须要懂得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谈得上创新:“我们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基础,基础要打得牢。简单地讲,你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你就必须要深深地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你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都未打牢,那么你的创新必然失去基础,成为头重脚轻的畸形的创新。”

  除此之外,李修松还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研究通过创新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提升运用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三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来促进创新。“我经常讲我们再不能对我们的孩子们老是说教式的,有的时候说教说得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然后老生常谈地去给孩子说教,那是不行的。”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成让大家乐于接受、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必须要运用创新这个发展的第一动能,要抓住它。创造创新的条件,争取创新的成果。最后,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来促使通过创新真正推动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我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李修松表示。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李修松委员今天做客我们新浪演播室。李修松委员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很欢迎你今天的到来。

  李修松:谢谢。

  主持人:您在百忙之中、两会期间,有没有一些好的提案可以先跟我们的网友分享一下?

  李修松:我这次正式提出了4份问题。

  第一份是关于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要大力提倡系统阅读的提案。什么内容呢?我们这几年都是在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全社会要形成一种阅读的风气,因为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在新媒体环境下,现在系统阅读的人少了,成天沉迷于像微信、短信、微博这种阅读,(它们)占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变成了低头族,成天看手机。我们知道如果不系统阅读,这个问题就大了,因为只有系统阅读——比如是你读完一部书,读完一篇文章,读透了——才能使你的知识形成系统,形成学问。在这个基础上,微信、短信这些碎片化的阅读所带来的信息才能够给你传播一些有用的信息,使你耳聪目明,给你一些启示,或者是激发一些灵感。如果不以系统阅读为基础,你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学问,那么那些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只能够成为茶余饭后的谈料,而且这种情况如果要是长期下去的话,会造成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虚浮阅读的习惯,这对民族素质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我这个提案就是要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必须大力提倡系统阅读。这是一个提案。

  第二个提案,关于从事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要推进这些民营企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的提案。

  为什么呢?最近这些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出台的政策、措施很多,也是必要的,但主要是从外部用力的。民营企业除了少数发展比较快的,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的管理、经营都跟上时代发展以外,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从个体、合伙或者是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下,比如说现代社会改革成为发展的动力,比如说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能,科技成为发展的支撑,互联网成为拓展的必要方式,融合发展成为一些企业化茧成蝶采用的好的办法,很多民营企业就跟不上现在这样的形势了。

  所以,不光要从外部给予支持,同时要从内部激发他们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比如说我们要经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使得民营企业家们知道我这个企业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上形势。比如说促使我们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这是现代企业都需要做到的。比如要促使民营企业善于提升创新能力,能够利用新兴的科技来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比如要促使民营企业善于利用互联网等等来拓展它的营销能力和营销网络;比如促使民营企业能够分析我们企业哪些方面是优的、哪些方面是劣的,相关的行当哪些方面可以融合,实行融合发展,延伸它的产业链等等等等。都必须要我们从民营企业的内部来激活它的发展动能,来提升它的发展能力,这样使得民营企业可以趁势而上、创新发展。这是第二个提案。

  第三个提案是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黑臭水体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的水沟里面的水又黑又臭,国家也重视,也在做,怎么做得更好?是关于这个题目。

  还有一个题目是关于大力支持市县文物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文物事业发展成绩很好,但是文物事业的机构和文物的人才都是很缺乏,真正专业的人才更少,必须加大力度予以解决,才能跟上文物事业发展的形势,才能跟上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要求。

  在提案之外,我准备重点就两个问题来展开。这两个问题有比较新的观点,第一: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形成过程中它的文化内因是什么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反过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形成的文化内因,事物成因都有外因和内因。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来谈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愚昧、落后的农业国,可以这样来概括它。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我们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追求救国救民。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被动挨打,军阀混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来寻找症结,怎么样让这样一个中国能够取得好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国度里的这一批知识分子,为什么能够接受当时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当然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苏联,也给中国建立了榜样,树立了信心。这是一方面。但是从理论上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信奉马克思主义,为了中国将来奔向共产主义去抛头颅、洒热血?因为马克思主义讲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当时的中国,不要说发达,是世界上落后的,而且是专制的,也是愚昧的,这个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从什么能讲通?从文化上完全讲得通。包括习总书记同志也经常强调的,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家国观念——家和国、公和私、忠与孝。比如家与国,要先国后家;公与私,要先公后私;忠与孝,要移孝作忠。

  再往前分析,孙中山有一句话叫“天下为公”,这话从哪儿来的?儒家的经典《礼记》里面有一篇《礼运》,上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很多人大概都知道这句话。

  什么叫“大道”?大道就是人们追求的那种理想。“天下为公”是什么?当时理解,如果对应中国传统文化,共产主义不就是天下为公了吗?所以,共产党所说的远大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与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的理想应该是一致的。

  这样的道理,从古代到现代都一以贯之。比如我们古代的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诗经》上面有一句话,农夫盼望着天下雨,农夫在唱的时候说“雨我公田”,这个“雨”是下雨的雨,这个雨是动词,就是说“老天爷下雨的时候,先下我们的公田”,即公家的田,第一句话就是“雨我公田”。第二句话是“遂及我私”——再下我的私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意思是老天啊,你下雨先把公田下好,再下我的私田,这是老百姓的诗歌。

  主持人:这有点像我们后来改革开放之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

  李修松:再往下,中国到汉代,有一句话叫“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作为军队里的一个武官,匈奴,北方的敌人没有灭之前,我怎么能成家呢?还有一个叫马援,也是一个武将,讲“马革裹尸”——我作为武将,我要战死在战场上,用马的革来裹我的尸,那是我的光荣,我的归宿。

  主持人:委员刚才讲的这些东西都是讲的传统文化里“公”的这方面。

  李修松:再往后,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母亲“精忠报国”。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再具体到比如我们明清时候的徽州。徽州的每个村庄都是以某一个宗族所形成的一家一姓的居地。在宗族社会里,宗族是公,整个村庄里,比如姓黄的,这个宗族是公,你的家庭是私,每个家庭要服从这个宗族,这个宗族里出的人,哪怕做了宰相,回到这个村庄里,你该叫大爷的还叫大爷,该叫叔叔的还要叫叔叔,还要服从这个村庄族长。你出去以后要想办法光宗耀祖,无论你做了商人还是做了官,是为这个公。再比如说,从宗族和国家来讲,宗族必须要服从国家这个大公。

  这些是什么呢?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代表中国人,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老百姓,他都受到这样一些影响,都深入到骨髓当中。中国这样一个国家经过历次农民起义的改朝换代,经过北方民族一次次的南下,少数民族灭掉了汉族王朝,然后建立少数民族王朝,最后少数民族还是统一在汉族当中,融合到汉族当中。中国是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一个发展延续不断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其它的包括印度、包括古埃及、包括两河流域、包括希腊,现在的人已经不是它当年那个盛世的人了,是其它民族过来的。只有中国是几千年一脉相承。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展下来。原因在哪儿?就是我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按照我们既定的方向来努力。

  当中国近代处于那样一个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时候,在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我们这些深怀救国救民之心的知识分子,一开始看到西方的文化,认为西方的文化了不得。曾经有过一个迷恋西方文化的阶段。后来一看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精髓的东西跟我们传统文化所追随的东西是相合拍的,在他们看来是完全相合的。历代的文人、历代精英,都是他们深深的追求。所以,他们立志要为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将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去奋斗终生。共产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经历了两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阶段。比如说一开始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曾经进入了一个照搬苏联,城市到处暴动的阶段。

  主持人:认为城市里面可以夺取政权。

  李修松:对,有过一个阶段,到处都在暴动,但一次次失败说明此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批领导人,走成了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它就是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历代农民起义,凡是能成功的都是与建立根据地有关,凡是流寇都是失败的。军事上更是这样。毛主席利用《孙子兵法》等等这些智慧,他也经常用中国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来比较。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经过中国革命实践,切合中国的实际在向前发展。

  第二个说明问题的就是解放后,我们曾经有一个阶段是照搬苏联那一套,证明我们按苏联那一套也是不成功的,后来我们走自己的路。虽然中间也经过一些挫折,但是最后还是通过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过的道路上升到理论上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主持人:这两个事例的确可以证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您说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内因。但是您也说到这两个试错是必经要学的过程,您刚才提到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包括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学习的是苏联的发展模式。但是后来他们都认为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中间试错的过程,在中国来讲,这个文化是怎么展开的?能不能讲讲这方面的事情?

  李修松:任何一个前无古人的路,它都是在探索当中前进。探索当中前进,肯定不会是完全成功的,必然是有挫折、有失败、有成功。关键就是这个路子事实证明对不对,然后最终是不是成功的,成功是不是大于失败。所以无论是解放前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验证了我们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指导,再经过我们的战争、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还可以讲得更深刻一点,中国人为什么有这样优秀的创造文化的精神?这与中国的实际是有关系的。中国从地理上来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鬼斧神工自然造就的大一统的江山。比如说我们的地理环境,我们东边是大海,北面是蒙古,再往北面去是高寒的西伯利亚高原,当年俄国是把罪犯送到那里的,那里荒芜人烟,很难生存。西边是大沙漠,往中亚那边环境更加恶劣。西北是横亘天际的昆仑山脉阻挡交通,西南是半岛国家,历史上都依附中国。东面是大海。所以,唐代最盛的时候,高仙芝当时是唐代一个大帅,率领中国的军队向西拓展,唐代是很厉害的,中国是向四周扩张,但是拓展到中亚,跟当时的阿拉伯人黑衣大食——穿着黑色衣服的阿拉伯人打了一仗,那一仗叫怛罗斯战役,唐就被打败了。所以,中国的疆域就没有再向西。这也不是偶然的,再过就过不去了。反过来,世界上有几次大的东征,包括阿拉伯人东征,波斯人东征等等,都是东征到中亚,向南到了印度、巴基斯坦,往东就来不了了,这也不是偶然的。

  主持人:这边有喜马拉雅山。

  李修松:再往西南是喜马拉雅山,横亘在中间,这个山很难翻过去。再往东南是半岛,半岛这些国家一贯是中国的附属地。再往东是大海。所以,自古以来在中国的这个范围内就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地理上的大一统。在这个大一统里,中原的汉族王朝比起周边来讲它是富的,它的文明程度是高的。周边的少数民族对汉族王朝是有一种向心力,汉族王朝对他们是一种吸引力。抛开这个范围以外就很难出去,所以就造成一种向心力和吸引力。当汉族王朝强盛的时候,周边的少数民族就会岁岁来朝、年年进贡。当汉族王朝腐朽没落的时候,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南方的少数民族处于山区很难形成强大的联合,北方是大草原——一旦有优秀的人物出现以后,就很容易形成强大的联合,对汉族王朝形成压力,就想取汉族王朝而代之。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比较低,汉族王朝的文明程度比较高,而且我们儒家的文明是能够以柔克刚的,农业文明以柔克刚,所以进来的少数民族最后都被汉族同化掉了,最后变成汉族了。这样的情况下,汉族王朝的皇帝自称“中国”,“中国”这个词最初是指中原,后来延伸到汉族的王朝,然后再把周边的少数民族纳入进来,有一个过程。中间的王朝加上周边少数民族四裔,汉族王朝加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就是“天下”。汉族王朝的皇帝就是上天派下来统治天下的天子。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所以,自古以来这种“天下”观,这种整体观是这样形成的。比如说从天文地理来说,上面的星座对应下面什么地方?这个叫“分野”。中国人习惯是首先想整个的“天下”,然后再讲怎么统治天下。中国人是“家国天下观”,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是“平天下”。所以,中国人的思维,他习惯于从整体来分析把握局部。比如刚才讲“从天下分析国家,国家分析局部、分析个人,是这么来的。

  比如我们的中医,我们的中医是首先把人看成一个小宇宙,这个小宇宙当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元气,身体好不好,要看元气足不足。元气可以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是不是平衡,就说明你的身体行不行。阴盛还是阳衰。然后再把五行加进去,五行对应五脏,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你的病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原因。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用中药把你的病治好,中医是从整体分析把握局部。西方不是这样,西方是反过来的,是从个体出发,包括现在西方首先讲的是个体,我个人的自由、我个人的利益,中国讲的是整体,我们现在仍然讲的是整体、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西医从一开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发烧,用毛巾捂,再不行加冰块,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主持人:但是在现代社会里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李修松:这两种情况应该说各有利弊。如果这个再分析下来就比较复杂,我们现在就抓主要问题来分析。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整体观、国家观、公私观,突出整体,突出公心。这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支撑我们发展的精髓。

  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回到刚刚讲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文化精髓,是文化内因。事物的成因都分外因和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现在要让中国人真正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我认为是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回归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内因上面来。我认为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一个重要的方略就是重新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通过创新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够抛开它的传统文化,它的传统文化是其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它的传统文化抛开了,全盘接受了别人的文化,那这个民族就不是原来的民族了。因此,只有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吸收国外的适合我们国情的优秀文化,文化得到了互相交流,有新的东西,生命力才能更强大。同时,在我们火热的生产生活当中,通过我们一系列创新实践,把这些创新实践成果变成文化的营养,这样吸收进去来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自觉,村立文化自信,影响国人思想与行为的发进。我认为是这样一个治国理政方略。

  我们现在就要重新回归到,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就要研究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当中的文化内因的地位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个,再通过我们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真正地回归信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搞下去,中国人肯定会自觉地去相信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里还有一个过程,在近代的时候,由于我们是被动挨打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是不行的。现在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二,中国现在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所以中国的文化自信就不像近代一样,自然会提升起来了。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大力地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我相信经过一定的努力,中国人肯定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的东西,会成为我们自觉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人知道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内因,那当然是会发自内心地去信奉,发自内心地去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是它克服了我们传统文化里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个文化不能简单讲它好和坏,一个文化是这个民族发展起来的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唐代之前充满创新精神。从唐代的文化、诗歌等都可以体现出来。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达了顶峰。但是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也逐步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清朝的时候走向终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宋代以后的保守性越来越强,与封建社会的衰落是一致的。这个保守性直到清朝的时候到达极点。我们不能简单地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充满保守性的,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到了后来,它的保守性是很明显的。马克思主义逐步克服了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克服其保守性及封建、专制 、内耗、愚昧等成分,给我们很多精神上的激励和引导,特别是创新。所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思想,作为指导,作为外因,这样融合,逐步形成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中国人认识清楚了,就会发自内心自觉地去信奉、去按照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去搞好我们的建设和发展。

  主持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内因。您刚才说有两个问题想要讲一讲,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

  李修松:还有一个问题跟这个问题是相联系的,就是中央两办最近出台了一个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来加以推进,来形成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各个系列的传承发展的体系,从而传承好、发展好。

  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我要讲的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抓住创新这一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动能。简单地讲,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抓住创新。

  我大体上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基础,基础要打得牢。简单地讲,你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你就必须要深深地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你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都未打牢,那么你的创新必然失去基础,成为头重脚的畸形的创新。不光是要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懂得西方一些优秀文化,这样才能有比较、有鉴别,才能知道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怎么来吸收外来的适合我们的优秀文化。这是第一,是打好基础。

  第二,要把握或者说研究、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来传承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在这方面可以开展各方面的研究,其中我本人这些年在研究文化创意,就是把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来研究。我们在传承过程当中运用文化创意来传承,那就能够便于现代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来接受。我们在发展上,文化创意的作用就更大了。这是第二点,要注意理论和方法,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要通过创新提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这个能力除了方法以外,还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等等,提升这种创新能力。我们现在的文化产业,包括我们的电影,我们的主题公园,我们很多的文化产业在世界上还是比较落伍的,不是我们的文化不行,不是我们的文化潜力不行,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行。

  再一点,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我们的创新,不光是在产业当中,在事业当中。比如我们的博物馆展览,现在跟以往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以往你到博物馆去看,青铜器的名字都不认识,字都不认识,现在不是,现在我们的博物馆是面向普通大众,甚至面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展览不仅要让进博物馆的人看得懂、看得有兴趣、看得长知识,而且看了提升气质和素质。那怎么办?很多艰深的学问、艰深的道理、难认的字,我们要通过好的创意,经过运用科学技术,把它生动活泼地介绍、体现出来,甚至让我们现在的人穿越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去体验,那这个博物馆的吸引力就起来了,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了。

  所以,要运用科学技术来增强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再一点,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要运用创新,要抓住创新。我经常讲我们再不能对我们的孩子们老是说教式的,有的时候说教说得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然而却老生常谈地去给孩子说教,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的天性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第一叫“好玩”,孩子都是好玩的,不好玩不是孩子。第二“好奇”,孩子好奇好,如果这个孩子不好奇,他什么都不想学,那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把这些文化的元素、文化的知识等等,通过文化创意,结合科技,把它变成孩子玩的,能引导孩子,满足他好奇心的东西。我经常讲《西游记》里面的情境,通过创新和科技,把孩子引到那个神话当中去,让他跟妖怪打仗,让他去战胜恶魔,让他在那个过程当中训练他的吃苦耐劳,训练他的合作精神,训练现再的孩子所缺乏的,让他很辛苦地做下来,但是兴趣十足,玩得不亦乐乎。玩下来以后,文化的基因就深入到他的骨髓里去了。包括现在孩子的教材,比如小学、中学的教材可以创新手段,可以用视频的、动漫的,甚至符合孩子心理接受的一些新的方式,去做我们的教材,去很好地给孩子传承,使他易于接受。至于发展,无论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必须要通过创新。

  比如说安徽芜湖现在有一个主题公园,叫“方特欢乐世界”,是深圳华强集团在这儿做的,现在已经做到了四期。第一期、第二期基本上是模仿欧美的。第三期是水上乐园,第四期叫东方神画,就是把我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比如说国家级非遗的戏剧,国家非遗的传说,比如女娲补天等等放到这个园子里来,用的是什么?用的是文化创意加上科技来做。比如说女娲补天,在前面是讲天神大战,然后导致支撑天的柱子断了,拴天的绳子也断了,天塌下来了,天河的水流到人间来了,造成一片汪洋。后来女娲怎么去断鳌足来支撑天,用芦灰来补天,当然巜红楼梦》是说炼五色石补天。在冀州这个地方去斩恶龙等等。方特东方神画第四期里,除了天神打仗——当然看得很愉快——女娲在战恶龙的时候,游客在车上就融入到女娲战斗当中,随着女娲跟恶龙恶斗,我们乘客乘的车一会上天,一会儿坠地,龙的尾巴扫到我们的车尾的时候,车子坠向万丈深渊,女娲一把将车子拉上来,充满着惊险刺激。通过这样的创意和科技,使得我们的传说变成很有趣味的体验,当然是很吸引人的,这样就符孩子们的接受心理。方特的第四期东方神画,我认为是在中国的主题公园当中目前是第一个做到利用自己的资源,通过自主创新,建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主题乐园,这是我们的文化产业需要发展的方向。我们只有按这个方向发展,才能以我们自主创新特色的东西,吸引全世界的人,占领全世界,中国的文化语境才能越来越扩大,中国的文化才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方向。

  华强集团为什么能率先做到?华强有三个机构,第一叫创意研究院,就是搞创意的。第二,设计研究院,根据创意来设计,里面有些好的创意需要通过科研项目把它完成。第三个研究院,叫工程研究院,把设计的东西最后实施成工程做出来。这三大研究院都是围绕创新的,所以这三大研究院形成华强的核心竞争力。刚才我讲民营企业要形成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华强就做到了。因此,华强在芜湖所做的主题公园现在在全国超过19个地方在推广,那就做大了。连同华强其它产业所形成的延伸产品超过2万个品种。你想想,这就是创新使得产业大发展。

  所以,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必须要运用创新这个发展的第一动能,要抓住它。

  最后两点,我们要大力地宣传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要抓住创新,要使这个深入人心,让我们搞传承的、搞文化产业的,都要紧抓创新,释放创新动能,创造创新的条件,争取创新的成果。

  最后一点,国家应该围绕抓住创新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来促使通过创新真正推动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我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

  主持人:今天关于这两个话题,我觉得李委员讲得很透。一个是关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形成的内因是什么,还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要靠创新。谢谢李委员,您今天讲得很深刻。谢谢您。

  李修松:也谢谢您,也谢谢广大的网友。

窗体底端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