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四季里最美的季节,最喜欢在秋天里出游,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五彩斑斓的季节,熟透的瓜果挂满枝头,树叶儿也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和好友萍儿相约出游皖南,开始了我们的探访徽文化之旅,同时走进最美的秋色之都——塔川。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宏村,宏村在大四实习时来过,后来2002年在太平学习又去过,即使去过两次,可是和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去感受是不一样的,何况是这么有文化底蕴有美丽如画的村庄,每年去一次都不为过。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俯瞰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大水塘是牛肚子,各家门前的潺潺流水就是牛的消化系统,村子出口处的两颗大树则是牛角,宏村被称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宏村人们朴素而宁静祥和生活氛围随处可见。白墙灰瓦,飞檐翘角,转调木刻,袅袅的青烟,带着淡淡的烧饼的清香还有街边晾晒的白菜。望着这如山水画的街景,心情是那么的平静,所有一切的烦恼都抛之脑后。自己仿如穿越到古代,成了水墨画中的一景。
很佩服宏村当年的建造者,整个村子的建筑错落有致,形散而神凝。马头墙的比例,细致入微的砖雕,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小桥流水,通幽小巷,乡村风情,尽显本色。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实不为过,值得为古人点赞!
如果说宏村做为徽文化的代表之一的话,那么西递村就是徽文化的另一代表了。西递村边有水西流,流出韵律与和谐,古韵悠悠,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村的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迷路不可怕,只要顺着屋前的水流就能出村。西递的景致其实说不上有多惊艳,却有种朴实自然的生活之美。整个村落呈舟船的形状,鳞次栉比的徽派民居,犹如一条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我们走着走着就仿佛进入了时间隧道,又回到了那遥远的明清时代。
代表徽州文化的有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无论住宅大小,在门、窗、梁、柱、栏杆等处,处处可见。
宏村西递,是徽州建筑和生活文化的精华所在。走进一个村落,仿佛翻动一页历史;脚踩到一处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感受了最具徽文化代表的村落之后,那么做为宏村最美的邻居——塔川是不可错过的。
塔川是黟县众多美丽的自然村落中的其中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这里的“中国画里乡村”。 塔川村位于四面环山的凹处,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宝塔,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在浓荫丛中。
塔川的乌桕树是塔川秋天的主角,经过霜降,乌桕树的叶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因着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清淡的徽派民居和一派安然的农家炊烟因着斑斓的色彩,在摄影师眼里处处都是一副色彩浓重的油画。
如果说我们行走的路程是一段欣赏画展的过程,那么宏村是浓墨重彩的水墨画,西递则是带着朦胧意境的水墨画,而代表着最美秋天的塔川则是一副色彩艳丽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