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中国民主建国会已经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70年来,与中共风雨同舟的民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为了国家的和平民主、经济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前,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为团结自救、争取光明的前途,1945年12月16日,以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重庆发起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在成立宣言中,以民主和建设为宗旨,将自身发展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民建成立后,积极投身于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在“沧白堂”、“校场口”以及“下关”等一系列事件的严酷斗争中,经受了战斗的流血的洗礼,并逐步认识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拯救中国之路。1948年,民建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历史抉择,明确了接受中共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政治立场。这一事件为以后民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政治思想基础。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民建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的制定,为人民政协的成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作出了应有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作为紧密联系经济界的政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参与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抗美援朝的运动中,逐渐形成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和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随后,十年“文革”,在非常困难的时期内,广大会员仍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严峻的政治考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也谱写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崭新篇章,多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政治文明之路越走越实,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和两个5号文件的相继颁布,到《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发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推进,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之后,为与经济界人士紧密联系的民建会员施展才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舞台。在“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指引下,民建努力发挥党派作用,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献计出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1世纪,民建总结长期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科学发展之言,献共建和谐之策,尽富民惠民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贡献力量。
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爱国奉献,70年的参政为民。7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民建不愧是与中共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不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会的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教益,给予我们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回顾这段历史,我为民建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积极贡献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无比的自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我们仰望星空,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参政党,广大民建会员将会和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一样,传承民建老一辈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党合作的广阔道路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段昌富,男,文学学士,民建八公山总支副主委兼一支部主委,八公山区政协委员,中学教师。作品散见于《杂文报》、《青年时报》、《安徽教育报》、《淮南日报》、《校园与家庭》、《中学生博览》等报刊,入选多种作品集。2015年在《光明日报》与民政部主办的“寻找最美地名”征文中获三等奖。现为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淮南市硖石诗词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八公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通联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丁山路淮南第十三中学
邮 编:232072
电子邮箱:dchfu@163.com
电 话:1385544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