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的建议

关于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的建议

作者:池州民建 宋卫海 责任编辑:宋卫海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13748 发布时间:2016-10-17 14:22:46

20166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644号),我市被列为试点地区。通知要求各试点单位要结合实际,统筹各方资源,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地方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并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近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半失能老人以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是长寿之乡,据统计,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2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目前养老模式比较单一,以生活照料为主,缺乏对老年人的疾病照护和心理护理。“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等。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积极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如何将“医养结合”理念贯穿于养老服务需求之中,实现医疗和养老结合,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成为民生保障部门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为推进我市医疗与养老事业融合发展,满足老年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建议: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增强部门协作

社区服务是建立健康养老服务圈的关键环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以推进,其他如财政、民政、老龄等多部门通力协作。

(1)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文化娱乐和交通接送等相关服务

(2)失能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等服务

(3)规划好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具备日间托养、餐饮、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每个社区、行政村都要有便捷的体育健身设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与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4)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保健康复、养生咨询、慢病管理服务。医养结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社区落实,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扩充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使其成为既能提供医疗服务,也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同时应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

大的城镇和社区可以先行先试,并不需要大的投入,关键是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要有部门牵头去做,其他部门通力协作,有场地、设施和热心老龄事业的管理团队,具体的服务可以依托社会化服务公司、餐饮企业、养老敬老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来实现,同时统筹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方式,降低老年人的费用支出,明确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应对养老问题的责任。

    2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信息化服务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为创建健康养老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1)依托信息化,创建一体化医养结合新模式。整合民政、社保、医保、卫生等相关单位资源,促进医疗、护理和康复进家庭、进社区。

(2)利用信息化,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就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区域信息化、服务便捷化、业务协同化新机制。

(3)采用针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和慢病跟踪监测与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老年人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平台。现阶段可以利用公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将健康管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通过互联网智能养老平台、医疗监测和传感系统连接到居民家庭,实现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宣教、康复医疗、紧急医疗救助等功能。

3强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完善机制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其根基尚不稳定。同时,的社会责任应由政府承担而不应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机构仅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的,目前制度设计上仍有漏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支撑作用非常必要

(1)为老年人提供理想的养老场所,围绕老年人物质、精神、健康等各方面需求,提供专业化、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

(2)促进老龄事业发展,为子女分忧,为社会减负。

(3)研究老年病、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及机构养老管理服务

(4)制定适合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探索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健康管理新模式。

(5)通过通过试点为发展健康产业积累经验,提供有效参考

试点本身就是探索,对健康养老要起到指引带动、辐射作用,让大家知道健康养老应该怎样去做,同时破解一些政策、机制、模式等方面的难题。如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包,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方式,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应对老龄化的责任分担机制,公立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的性质和归属,医保、社保、保险支付办法,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等等。

综上,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增加部门协作,统筹推进覆盖城乡的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圈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对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