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绿肥生产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点击量:5980 发布时间:2008-09-16 14:19:19

提到绿肥生产,如今的年轻人可能有些陌生,而年纪稍长的人绝不会忘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在化肥大规模应用之前,农业生产主要是靠有机肥的投入使用,而集中连片的绿肥种植就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传统习惯。可以说,当年的绿肥生产,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甚至省级领导会亲自抓点抓片。一到冬春季节,广大农村除了油菜小麦,迎风飘扬的红花草,成为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然而,曾几何时,这些风景逐渐消失了,如今,我们几乎难以看到成片种植的紫云英等绿肥种植了。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原来黑油油松软的土壤变得坚硬难耕了,原来喷香的饭菜也不再飘香了。人们一提种庄稼,就会想到化肥农药。据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化肥在我省开始规模应用后,现在我省常年化肥使用量达到280万吨(折纯)。不可否认,化肥的使用的确使农业科技贡献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有机肥的减少,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等。
因此,我认为,必须高度重视有机肥的投入,努力扩大绿肥种植。发展绿肥生产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多功能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发展绿肥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粮、油、棉的常年总产分别居全国前列,今年粮食总产590亿斤,打破了历史记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产品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5%左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邻省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于安徽来说,也就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要从安徽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发展多功能农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因此,发展绿肥生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安徽现代农业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具体来说,其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扩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种植绿肥是用地与养地、培肥地力、改良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绿肥根系的穿透能力和团聚作用,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力加强,耕性变好,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二是扩种绿肥有利于农牧结合、粮丰畜旺。绿肥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纤维素,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一般来说,种一亩绿肥至少可供一头猪的饲料,还可产2.5吨猪厩肥,至少增产100kg粮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发展绿肥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绿肥种植能覆盖地面,减少耕地裸露,缓和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大气湿度,缓解大气干旱,改善田间生态,同时防止降雨后出现结壳,降低地表径流。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生态效益。
四是大力发展绿肥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必须努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种植利用绿肥是发展有机肥的一项重要措施。绿肥生产发展了,有了肥沃的耕地,就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农业的观赏性与生态功能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
二、绿肥在我省的种植现状以及发展条件
据农业部门统计,近年来,我省绿肥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冬绿肥的常年种植面积仅20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我省沿江与皖南一带,如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地。而江淮之间与淮北等地几乎看不到冬绿肥的种植,农田主要呈撂荒状态。不仅如此,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农业生态循环遭受严重破坏。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冬季农业发展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更谈不上规划和举措。
当前,发展绿肥生产具有较好的现实条件。一是绿肥生产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