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省直机关施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的建议

点击量:10679 发布时间:2015-07-21 15:22:25

“朝九晚五”作息制最大的特点是:集中工作,集中休息,上班工作节奏加快的同时,早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增多且相对集中,延长人们休闲娱乐时间,更适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和运作秩序。全国不少城市在本世纪初开始实行,如今这一制度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公务人员和市民们的生活常态。

  但遗憾的是在我省省直机关大多数单位一直还没有实行(据了解,在省政务中心办公的部分省直单位已实施)。其实,现行作息制度的弊端大家都明白,一是大部分人早上事务繁多,尤其中年人既要做早饭还要送孩子入托、上学。二是在早上700-830、下午530-700之间,形成了上下班的最高峰,拥堵成为常态和难以治愈的痼疾。在中科院《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全国50城市上班时间首次计算公布》)中,列出了全国50个大中城市市民上班路上平均花费的时间,其中合肥平均耗时28分钟,容易造成城市交通堵塞。五个年头过去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合肥市区范围明显扩大,上下班距离拉长,耗费时间更多。因为拥堵,空气污染也明显加剧。三是中午虽有两个多小时的用餐和休息时间(夏天长达3个钟头),但多数人没有合适的休息场所,午休时间太长,两个工作时段被长时间分隔,一些本来可以连续和紧凑进行的工作、会议、活动,也因人员的午休而被分割,延缓了节奏,影响了效率,同时这段“尴尬时间”只好以打牌、下棋、或聊天来消磨,一些人“泡”在游戏网上,影响机关形象,也无端耗费国家公用水电气资源。四是不便于基层或远道而来的居民办事。

通过其他城市“朝九晚五”的实践证明,其利远大于弊。一是有利于发挥公务机关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晚上休息时间长,白天精力相对充沛,工作起来更集中,效率也会更高,还可以解决跨区(县)办事人员经常遇到的午间无法办理工作的问题。二是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其压缩的职工中午在单位用餐休息的两小时,相应地可以节约水、电、气等公共资源两个多小时。三是能有效缓解省城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目前合肥交通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上班族”与“上学族”同时出门、同时回家,而且一天有四次上下班高峰。上班族如果能推迟一小时上班,中午不回家,再提前一小时下班就能错开学生的上学、放学高峰,从而可以有效减轻交通压力。四是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错时制”拉开了城市时间框架,让城市生活更从容,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娱乐、休闲等精神文化活动,对都市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五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倘若施行工作时间上下班“错时制”,省直单位公务员在家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两小时,能增加与家人团聚相处时间,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方便生活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所以呼吁在我省省直机关尽快施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       (民建安徽省委会 张银萍 何宏葆)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