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职工再就业 乐为强区兴工业

点击量:4724 发布时间:2008-07-29 13:04:54

 
                      ----记民建全国优秀会员张怀科
    在合肥市庐阳区工业系统,提起一个名字,许多人都不陌生,从百帮中心的旧车间,到产业园区的新厂房,时常有他熟悉的身影,企业领导欢迎他,下岗职工感谢他,称他是干工作有激情、对群众讲感情的人。他,就是市政协委员、庐阳区主管工业的副区长、区民建主委张怀科。
    合肥百帮机械加工厂厂长马合令十分庆幸,5年前下岗时,他选择了在庐阳区百帮服务中心创办自己的企业。每每谈及创业经过,他对张怀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今的他,已在百帮新园区拥有800平方米厂房,吸纳20多名下岗工人就业。
    2000年前后,一批市属国有企业下放城区管理。时值国有企业破产高峰,众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待业,区委、区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再就业压力。为探索破解这一难题,庐阳区率先成立百帮服务中心,时任区经贸委副主任的张怀科临阵受命兼任中心主任。当时,既无资金又无项目,除了一名兼职办事员,几乎一无所有。他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下岗职工的关爱之情,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首先选择破产企业合肥橡胶厂的一座废旧厂房作为创业基地,劝说下岗职工前来创业,然后四方求助筹集资金,修复道路;又多次到水电部门争取支持,达成分期支付原工厂水电欠费300多万的协议,恢复了供水供电,百帮服务中心终于正式运行。
    虽然条件简陋,但百帮有最好的服务。从下岗失业人员选定创业项目、地址、办理有关证件开始,到帮助融资、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的“打包”集中使用,以至与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沟通,百帮中心全部服务上门。第一个走进中心的下岗职工马合令,在破产的原企业购买几台旧设备,但因缺少资金而一时难以到位。张怀科知道后立即与厂方协调,“你们放心,设备在我们这里,走不了。”厂方被张怀科的精神打动,破例将设备放行。百帮中心迅速运转,下岗职工纷纷上岗。
    张怀科边干边思考边创新,他酝酿着更大规模地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把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在努力把再就业服务中心建成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基地的同时,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行“两个延伸”,即生产加工型劳动组织向区域内停产、半停产企业延伸,社区服务型劳动组织向社区延伸;2002年庐阳区百帮服务中心率先提议在工业区建立百帮创业园,得到了市劳动局的支持。于是在全市率先建设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百帮创业园”,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基地;创建SYB创业培训班,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由就业创业的政策帮扶到观念更新、管理知识的培育等更深层次帮扶的转变。创业园以市场经济观念锻造这些“小企业”,给优惠,造环境,也加压力。企业在限定时间内孵化成功的,迁出园区时奖励搬迁费用,缺乏生存能力的便自然淘汰。
    功夫不负有心人,庐阳区百帮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办小企业30余家,接纳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450家,实际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00多名。成功孵化出正规企业49家,累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上交税收120万元,还涌现出一批优势民营企业。下岗职工王开明2002年进庐阳百帮创业园,创办合肥开明工艺灯笼制造公司,2004年12月出园,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仿古灯笼制造企业,年产灯笼150万只,吸纳下岗失业和失地人员100余人。庐阳区百帮服务中心也因为勇于探索下岗职工组织起来再就业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再就业工作的一个品牌。庐阳百帮受到《光明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及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张怀科是个不知满足的人,没有被一时的掌声陶醉。他想,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发展,经济发展了岗位多了,再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于是,以多年对工业经济的热爱,他又开始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合肥东部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把农民工视为新市民的建议》等多个有分量的提案。俗话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2年,组织上委派他担任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区长,很快他就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以工业强区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快全区工业经济发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