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子 生 财 取 之 有 道

点击量:7028 发布时间:2008-07-29 13:04:04

——记民建会员、安徽蚌埠市前卫电子公司经理朱唤君
李东
     他年龄不大,业界人都喊他“老朱”,他走过的是一段怎样的人生道路?他如何在激烈的商海创出一片天地?走近朱唤君,我们不难寻找到答案,并为这些答案找到最好的注释。第一眼见到“老朱”,我眼里就流露出钦佩的目光,他一双炯炯有神而充满睿智的眼睛,流露出一个精明能干商人的机敏,他为人随和,毫不做作,骁勇、爽直,善于捕捉着各种各样稍纵即逝的商机。凭着一股韧劲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勇立潮头,劈风斩浪,闯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坦途。
    谈到自己的人生和创业经历,“老朱”透露了他的“处世哲学”,那就是——勤恳、忠诚、与人为善。
    “老朱”名叫朱唤君,1964年8月出生于蚌埠,父亲原是蚌埠市无线电一厂做模具加工的工人,从小学一年级起,一大早去菜市场买菜,放学回来后再把饭做好,己经成了朱唤君童年时期的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来再给他的父亲洗衣服。阴暗、冰冷的家庭生活一直陪伴着“老朱”成长。回想这段童年经历的往事,“老朱”的脸上透着无奈、遗憾和庆幸。无奈的是那时他只能听任父亲的摆布,遗憾的是他从未感到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暖,更没有其他孩子那样的金色童年,庆幸的是他比同龄人都早熟,更能承担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艰辛的生活并没有影响“老朱”的学习。上初中二年级时,“老朱”还当上了班级的物理课代表,当物理老师讲到电学这一章节时,他突然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钻研无线电,“老朱”就把父亲给他吃早饭的几分钱积攒起来,背着他的父亲省吃减用来购买《无线电》和《电子世界》等杂志。随着对无线电知识的不断了解以及对这方面兴趣日益浓厚,他就有了想自己组装收音机的想法。于是,他买了一些电子材料,按照电子杂志上的电路图,在电路板上钻眼,当时没有小电钻,他就用针钻洞打眼,他还买来了三氯化铁腐蚀、焊接、调试。正在他调试的时候,突然喇叭里传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他兴奋的不知所措。他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此时,他信心百倍,紧接着,他又尝试着安装可调节台灯等等一系列的电子装置。
    “老朱”对无线电的痴迷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他1981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他除了在家里干家务活之外,就是没天没夜地自学无线电。
    1985年春,蚌埠铁路工务段正在招工,在家待业的“老朱”看到同学都陆陆续续上班了,他就在家暂时放下了他心爱的无线电,决心看书迎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到了蚌埠铁路工务段,接着就被分配到荒无人烟的阜外线上班。在上班期间,他在单位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无线电知识,并利用工余时间一同到上海购买电视机的零部件,回家组装。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坎坷、崎岖,没有平坦的道路。1987年,“老朱”不幸患上了败血病和心肌炎住进了医院。他出院后,身体已无法适合原来所从事的工作,单位领导根据他的特长,就答应把他调到段里修对讲机。可是,“老朱”等了半年也没见踪影,他一气之下就向单位领导写了辞职报告。
    “老朱”辞职回家后,就和刚结婚不久的妻子商议后,他拿出了全部积攒的钱,又从家人那里借了一些钱买了一台二手解放汽车,和妻子天涯海北跑起了长途货运。由于车况太差,几乎每次从外地回来,汽车都要大修一下,甚至有次车坏途中,由于没有配件,他整整在外地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配件修好车回来。更让“老朱”心酸的是他每次回家,他的孩子都快认不识他了,而所挣的钱也仅够维持家里的生计。“老朱”狠狠心,咬咬牙把车卖了。
    “老朱”说,车卖了以后,无事可做,只好赋闲在家。他又说,那几年他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到了滁州一家电子公司的电器厂打工。在异地他乡打工期间,他深深明白一条道理: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里求生存谋发展,不仅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更需要实力和魄力。
    “老朱”说,从打工走上创业的道路,绝非是一朝半夕的事。所以,他不断地克服自己的劣势,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图有朝一日在自己的事业上厚积薄发,闯出一条光明之路。
 
     只有眼光既远又广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扬眉吐气。“老朱”正是这种人。
1998年,“老朱”从朋友那里得知蚌埠安德大厦搞了一个电脑城,他就急匆匆地从滁州赶回来,他一到蚌埠,连家都没回,就径直去了安德电脑城考察<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