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松:做文化“参政”的坚守者

点击量:6550 发布时间:2014-11-21 08:50:44

他曾经在大学教书育人,而今是省政协副主席;他做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还是党派主委和文化管理部门负责人。无论岗位、身份、职务如何变换,他的文化情怀始终不变,十七年如一日,写了20多万字的社情民意、提案、议案、建议,为文化建设不遗余力。他就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安徽省委主委李修松。

“文化遗产、山寨文化、文化创意、文化正能量……”10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修松的言语中不停蹦出文化的组合词,他一直用学者的眼光和态度关注着一个个文化现象,并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文化遗产必须倍加珍惜

李修松多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非机缘巧合。1985年,他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在安徽大学历史系工作,多年从事历史学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文物保护工作情有独钟。

如今坐落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鸿章故居,古色古香,游人如织,为这座新兴城市增添了不少历史底蕴和人气。时间回溯到1998年,这里还只存有故居遗址,“当时的合肥市文化和园林部门为故居恢复的主导权争论不下,以至于修复工程迟迟不能启动。”李修松看到这种情形很心急,他在当年的省政协全会上就此提交提案,建议市政府尽快明确主导恢复部门。建议得到合肥市政府的重视,很快明确市文化局作为牵头单位组织,推进恢复工作。一份提案促成了李鸿章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在当时成为省城传颂的佳话。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凝结,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豪情的物质渠道。文物还具有永续利用并且其价值实现不断提升的特点,所以必须倍加珍惜。”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2000年,李修松从安徽大学调入安徽省文化厅分管文物工作后全身心投入文物保护工作。

“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还不是文化大省。”李修松刚上任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该在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皖南古村落保护应该是个突破口。

说干就干,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李修松走遍皖南各地的古村落,完成《关于皖南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受到安徽省委有关领导重视,时任省委副书记王明方等3位领导先后批示,并作为重要材料发给相关厅局和市领导阅读研究。2009年,他将这份报告进一步完善,近3万字的报告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批示说,“修松同志的调研报告很好。古村镇保护利用是件大事,应有保护办法,以求长久利用。建议的十七条也有操作性,望重视起来,深入推进。”

目前,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及在保护古民居实施认领认养制度、“保徽、改徽、建徽”等措施都很好地吸纳了调研报告建议,每提及此,李修松觉得当初的付出很值得。

李修松非常感谢政协委员身份对他本职工作的帮助。去年,他提出的《关于将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建成长江中游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园区的提案》受到国家文物局重视,根据提案建议,随后将该遗址正式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当年拨经费8000多万元。“这是迄今国家支持安徽省单个文保单位保护经费最多的一次。”李修松对国家逐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感到很欣慰。

对于近几年市场上假专家、假鉴定泛滥的现象,李修松看在眼里,愤在心里。他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规范民间文物鉴定业务与行为的建议》,提出要对民间文物鉴定人员实施资质管理。国家文物局对此建议十分重视,答复:将“配合《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启动文物鉴定资质管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探索建立和规范文物鉴定资质管理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制定《文物鉴定师管理暂行办法》、《“文物鉴定机构认证体系”办法》、《文物鉴定考核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促进民间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倡导创新精神杜绝“山寨文化”

文化是凝聚民族存续、发展和振兴的灵魂。所以,李修松在多种场合,以论文、讲演、建议、提案等形式,呼吁对民族文化要继承,也要有创新,建议要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优秀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段,我国一些地方文化投入不足,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薄弱。诸如传统文化资源破坏流失严重、国民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力不够、传统道德滑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难度加大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李修松说,近年来党和国家已日益重视文化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硬性指标体系,文化投入不断增多,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文化事业呈现勃勃生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目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依然存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基本需求不能保障等问题。他建议这些地区的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特别要建立起初步覆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修松还多方呼吁,要加强全国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以此让民众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将新增国有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体系予以支持的提案》受到多方关注。提案中说,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理应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应将文化场馆作为教育活动基地,激发大家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育民族情感。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将新增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部纳入国家免费开放体系。

安徽省是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的试点省(市)。李修松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大力推动这项工作。早在2008年,安徽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今年免费开放馆已达89家,已经争取到国拨专项经费8560万元。

提倡文化创新,则缘于李修松对“山寨文化”的批评。“当时舆论炒作‘山寨文化’,大量推崇‘山寨文化’,甚至有些媒体都准备搞‘山寨春晚’,这是非常危险的。”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修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当时受到不少媒体追捧的“山寨文化”提出批评。

李修松说,“山寨文化”,主要是指以模仿、抄袭、剽窃名牌产品、名家作品、明星演出,往往伴以逗趣、恶搞等为手段赢得大众、赢得市场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山寨文化”对调节文化氛围,活跃文化市场,迎合大众情趣,满足草根需求,正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山寨文化”里一些剽窃、抄袭手段会造成知识产权纠纷,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如不加限制,不仅影响国内经济发展,还会影响我国国际经济交往。

另外,他认为,“山寨文化”会影响人的创造性,会使人们对创新失去兴趣。从大方面来讲甚至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影响我们的发展后劲,影响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所以,李修松十分鼓励文化创新。

“要始终把握文化创意这个主题,走自主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要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并注意合理配置人才,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方式;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有关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切实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1年,李修松撰写的《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被安徽省政协《社情民意》采用后,得到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承沛的重视,批示:“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实践中注意吸收李修松同志的建议。”

“各地都在蜂拥而上的主题乐园、动漫产业,内容和形式重复雷同。”他指出,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而刚刚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就面临着“失魂落魄”的危险。“为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却水平不高,归根结底,就是本质上强调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恰恰缺乏创新,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因循,存在‘泛’、‘浅’、‘滥’、‘抄’、‘乏’等问题……”2011年12月1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李修松的《用创新杜绝“山寨”》文章,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李修松提出7个提案。其中,《努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关于将“文化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提交后,全国政协相关部门在征得他同意后将其作为重要信息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还将提案全文发表。

文化产品注重经济利益更要传播正能量

“文化的大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大发展。”李修松认为,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今年3月12日,在北京中国经济网《聚焦两会“文化名人访”》节目录制现场,李修松的观点得到嘉宾认可和赞同。在谈到文化产业时,李修松强调,必须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早在2011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李修松就提出《关于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受到国家旅游局肯定,认为他“提交了一份内涵丰富、思路清晰的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这对我们下一步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对接,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你所提五点建议,我局将在实施《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会同文化部进行认真研究吸纳并纳入相关工作之中,切实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推进文化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李修松还通过发表《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快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文章,到市县作报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

文化产品要传播正能量,这是发展文化产业更需注重的命题。在采访中,他指出,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产业属性,要追求利润,但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生产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获取经济利益同时,必须传播正能量。

“中外历史都表明,在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矛盾!”

怎样处理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他认为文化产品必须要忠实于历史文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增加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意手段,演绎出文化产品吸引力,赢得市场。

李修松在十几年的参政议政经历中,围绕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言较多,而且大多得到采用,媒体广为宣传。了解李修松的人都说,他是文化“参政”的坚守者。

李修松简介

李修松,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兼文化委员会主任、民建安徽省委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历史学教学研究,是安徽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楚文化学会副理事长等。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多项,出版《先秦史探研》、《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18部,在全国重点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成果内容涉及先秦两汉史、文化史、文献整理、文物考古、文化及文化产业等。曾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著作一等奖、民建中央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安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