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建设经验 探索发展规律

点击量:5769 发布时间:2014-09-11 16:03:52

   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它,并利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遵循着一定客观规律,政党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我国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也应该和必须遵循参政党发展的规律。

一、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民建自身建设的需要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2006年7月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要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登门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奋斗。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这是中共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共不断加强执政能力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民建只有紧跟执政党的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对参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二、民建加强自身建设要注重把握的几个基本规律

   1、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在参政中,首先就是要自觉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建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就是要带领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民建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目标的政治前提。

   2、不断与时俱进。2008年12月胡锦涛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时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30年来,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对参政党进步性的历史考察。建设高素质参政党, 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规律,紧随时代进步的步伐。要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一重大历史命题进行探索和实践。

   3、重树建会理念。1945年12月民建在成立宣言中鲜明地提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民主、经济要发展、教育要普及、文化要繁荣”的政治主张;《平民》发刊词又公开宣告:“民主建国会是为平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团体”。这些政治主张充分表明,民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遵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理念,把自身的事业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勾勒了建会理念的基本蓝图。2012年11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展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民建的建会理念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高度契合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七十年来民建人始终不懈追求的民主、富强梦。新时期,民建要注重发扬自我教育的传统,团结带领广大会员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形成共同政治理念,深化对参政党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4、弘扬优良传统。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坚持与经济界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会的特色;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素质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民建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民建的传家宝。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会员的教育,增强为会的使命而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民建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5、加强理论建设。理论是指南针、主心骨和粘合剂。建立自己的理论,对一个政党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1949年8月24日,针对美国政府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民建发表了《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毛泽东在当天就给黄炎培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民建发言人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极好,这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用当是极大的,民建的这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两天以后,毛泽东又再次写信给黄炎培,指出民建此次声明不但是对白皮书的,而且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发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极有利于今后的合作。毛泽东在这两封信里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理论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提高到建立主动性和发展多党合作这样一个高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民建作为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自身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如何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为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建言献策;如何在多党合作中发挥民建的主动性,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作出贡献;如何伴随时代的进步,团结、教育广大成员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等等。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民建在多党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概括。因此,民建要将多年来在履行职能、自身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上升到规律层面,为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做好充分的理论支撑。

 

三、民建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途径  

  1、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坚持共产党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参政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民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自我教育,使广大会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信念,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更加自觉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放松、不偏离,巩固多党合作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推进政治交接,努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要将政治交接贯穿到民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全面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打好坚实基础。我们要以中共正在开展的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借鉴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促进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发挥特色优势,扎实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与经济界紧密联系,是民建的历史传统和会员的组成特征,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界别特色。民建要继续探索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体的参政党履行职能规律,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在财政金融、风险投资、国有企业改革、产业转型升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领域,认真组织力量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凸显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充分体现民建的参政能力与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4、扩大 “品牌”效应,开拓社会服务新领域。扎实办好“风险投资论坛”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使本会的这两个知名品牌发挥更加积极的社会影响;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这一品牌为引领,积极开展智力扶贫、职业教育、慈善捐助、社会公益活动;民建各级组织要鼓励引导会员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企业家会员以“富而思源”的态度,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倡导广大会员爱岗敬业,展现风采。

  5、拓展宏观视野,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民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与外国有关政党、财团和跨国公司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为国家“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显身手;积极开展联谊工作,加强同港澳各界特别是工商、教育等专业界人士的联系;加强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界人士的联络与交往,促进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不懈的努力。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