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小处着力 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点击量:6327 发布时间:2014-09-09 16:32:29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之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成效决定了该参政党的地位,彰显了党派的社会影响力,也影响着民众对该参政党的认可程度和社会评价。政党的存在主要是对所代表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进行聚合和表达,把大众的偏好转变为公共政策。意大利政治学家萨托利说:“政党是表达的渠道。这就是说,政党首先且最主要的是表达的手段,它们是工具,是代理机构,通过表达人民的要求而代表他们。”[①]因此,如何表达、如何影响政治过程是参政党履职的关键。

   参政议政的职能主要通过提案、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途径来实现,其实现程度和效果与参政议政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必须从大处、宏观处着眼,从小处、细节处着手,全面推进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

一、完善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参政党的政治地位日益提升,进入新的时期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的召开,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比,参政党并没有释放出与其政治地位和制度设计相匹配的政治功能。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党机制不健全,在组织发展、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

   从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来看,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应运而生了许多新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如海外联谊会、三资企业家联谊会等,人们的政治选择多样化,民主党派成员的来源越来越狭窄,制约了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和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没有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使得民主党派与自身本应代表的阶层和群体逐渐疏离。加上各党派在发展成员、自身建设上一些共同特征的存在,使得党派成员“趋同化”、党派界别同质化、党派特色逐渐淡化现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党派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来看,换届时,能看到个别干部“三级跳”地提拔或者让既是中共党员又是民主党派成员的“双重身份党员”来担任民主党派领导职务,“重引进、轻选拔”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没有形成中长期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后备干部梯队,也没有按照民主党派干部的成长规律来选拔和培养干部,导致这样任命的干部缺乏政治实践的操作经验,其履职水平存在很大问题。[②]

 

二、健全制度

   参政党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不足的原因还在于宏观性、原则性的说辞多,而微观的、可操作性强的运行规则和程序缺乏。这就需要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将创新做法、有益探索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完善后形成新的制度。这些微观的、具体的制度应当涉及参政党职能履行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尤其是民主党派的人才遴选及培训、锻炼方面,信息收集、分析、表达方面,宣传、工作交流、沟通协调方面等重要的环节。制度的设计要遵循其基本原则,要有完善的制度结构,每项制度安排都必定内在地联结着其他制度安排,共同“镶嵌”在制度结构中,一项制度的效率还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的完善程度,所以在制度制定时要注重关键环节,也要查漏补缺。制度的基本要件还有:(a)细致的条款;(b)科学的程序;(c)有效的激励;(d)机构的监督;(e)观念的内化。[③]

 

三、注重人才培养工作

   社会高速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习型参政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参政党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党派的代表、委员来发挥,代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议政能力至关重要。必须在人才遴选、选拔任用、培养锻炼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并建立保障机制。

参政党发展成员应当以是否符合党派章程为依据,注重保持本党派的界别特色。避免发展成员时只注重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的“三高”人员,而忽视了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把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大力培养自己的后备干部,将后备干部的培养与党管干部的原则有机结合,为党派的科学发展奠定干部基础。注意选拔出政治素质高、既有专业特长又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出色成员加入党派界别代表、委员的队伍中,造就一支具有较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党派骨干队伍。

   高度重视成员培养、锻炼。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针对个体的自身特点进行重点培训和开展梯队式培养,与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等平台相结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理论培训增强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强化实践锻炼,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积极推动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弥补党外代表人士行政领导岗位历练不足的“短板”。通过推荐专职干部和骨干成员“向上、向下、向外”的挂职,使他们在更多领域的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④]

四、优化表达

   高质量的提案来源于对社情民意的充分收集和科学分析,建立日常性的社会信息收集渠道和重大社会信息分析制度尤为重要,如:建立群众工作站、对群众进行走访、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借助网络或新兴媒体设立信息收集平台等。充分激发每一个成员的智力潜力,营造一个宽松平和,可以充分讨论问题的环境。使得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想汇聚起来,深度讨论,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获得新的思路。可借鉴上海民进市委的做法,不定期举办形式宽泛、讨论自由、畅所欲言的“议政沙龙”,邀请专家学者,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时事政治、社情民意等,从中发掘参政议政的线索。[⑤]

   要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必须首先做到知情。一是要吃透上情,即方针政策。知道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了解省市当前的中心工作,才能把握好参政议政的方向。二是要摸清下情,即基层情况、民生民情。不接地气,不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百姓愿望,就容易导致架设“空中楼阁”,虚而无用。三是要了解外情,即学习外地的先进做法,尤其是熟悉周边地区的情况,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四是深谙内情,即本地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本地当前各项工作情况、各领域发展状况的深入了解,才能找准切入点,提出贴合地方实际、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就建言立论而言,还要注意选题的角度。首先要有针对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党和政府关注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设题做答。其次要有前瞻性:其一是时间上的超前性,从目前的现实出发,正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见性的建言,为党政部门的决策作重要依据。其二是内容上的科学性,不仅考虑现实的需求,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分析未来的局限性和时限性,使得决策更加完善。[⑥]其三是认识上的客观性。一方面,兼顾眼前和长远,防止和克服一些地方和部门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是民主党派的深重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关注事物未来的发展,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从源头上加以规范,这也是民主监督的应有之意。其四是视域上的补缺性,对尚未受到广泛关注但未来发展中可能影响深远的问题,予以认真研究、深入探讨,建良言出良策。再次要有独特性,突出党派的界别特色,发挥自身强大的人才优势,在特长领域出真知灼见。

   另外,在广泛占有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多角度分析,全面地、系统地思考,辩证地分析利弊优劣,从而形成更具参考价值的材料。

五、加强沟通,借力宣传

   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还必须加强“三个沟通”,即参政党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参政党与政协的沟通以及各个参政党之间的沟通。

   “长期以来,各党派作为集团行动主体在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中出现的频率还是远低于它们的成员个体。”[⑦]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大多数是以政协委员个人身份提出和撰写的,以党派界别提出和撰写的比较少,无法体现参政党的特色和水平。究其原因,政党意识不强,政党特色弱化,界别代表、委员的身份意识不强。同时,各界别代表、委员与界别群众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同一界别的代表、委员之间也缺少联系的平台,难以形成党派的整体合力。整合党派资源,成立界别活动小组,开展小组活动,建立同一界别代表、委员的研讨途径,开拓与界别群众的沟通渠道,使各界别代表人士可以广泛获得信息、集思广益,将个人想法变为“集体意志”,从而更好的彰显参政党的能力和水平。

   参政党要充分利用政协这一平台展现自身价值,必须加强与政协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首先,参政党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政协的年度工作要求相呼应,积极配合政协的调研部署,利用党派的自身优势承接政协的重大调研课题。其次,参政党的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可以与政协的信息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再次,参政党各种工作机制的建设也要与政协的工作机制相协调,理顺工作关系。

   参政党不仅要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协商合作,也要与其它参政党之间形成沟通合作的关系。各个参政党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的交叉和党派趋同的现象使得各党派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了很高的重复性问题,比如对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政协会议上会收到许多相似的提案、发言和社情民意。政协对同类问题的建言不得不进行梳理和筛选,客观上降低了党派提案、社情民意的立案率,更是导致了政治资源的浪费。建立各参政党之间的沟通制度,加强履职合作,更好的发挥各党派的自身优势,是更为高效的工作途径。

   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不仅需要认认真真去“做”,也需要实实在在去“说”。主动积极地宣传好履职情况、履职效果,才能树立参政党的社会形象、体现参政党水平,同时更是宣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宣传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宣传内容要结合好十八大报告关于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定位、构建和谐五大关系等新论述,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宣传党派所建科学发展之言、所献改善民生之策、所尽促进和谐之力、所做团结鼓劲之事。整合有利于宣传工作的所有资源,赋予新的主题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丰富载体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公共文化设施和传播手段,运用大众熟悉的形式和百姓常用的话语,让宣传工作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加强与政协的联系,寻求宣传助力。借助政协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参政党性质、作用和具体工作的报道,通过更多方位的媒体参与,宣传参政党在政协的具体活动和成就,对于参政党提升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具有重要作用。[⑧]

 

 

 



[①] 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6.

[②] 王彩玲.论参政党科学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2).

[③] 华燕、李元江.参政党履职要形成合力.团结.2011(1).

[④] 瞭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新征程. 《瞭望》新闻周刊.2012(4).

[⑤] “四参与”开创参政议政新格局.上海民进.2013(3).

[⑥] 墨竹.试论参政议政中的几个辩证关系.蚌埠党校学报.2012(3).

[⑦] 徐锋.当代中国的政党趋同问题探析.学习与探索.2011(1).

[⑧] 王江燕.参政党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机制探索.新视野.2014(2).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