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电子钟是外国人发明的泊来品,却被中国人发现它显示错了,可见外国的月亮也有不圆的时候。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电子钟表及手机、电脑采用数字计时12时制时,对子时(部分、下同)的显示为:“上午12时00分00秒--59分59秒”;对午时的显示为:“下午12时00分00秒--59分59秒”,这种显示已用了几十年了,它错在哪里呢?
这里的错误有四点,第一是违背自然规律。第二是违背数字逻辑。第三是违背程序。第四是违背标准。我首先发现的是违背标准,圆周不能大于360度,东西经不能大于180度。一天之中平分的两个半天就不能出现大于12的时间数。可见电子钟显示的上午下午大于12时的时间数肯定是错误的。其次发现的是违背数字逻辑,数字的顺序逻辑一般是从小到大,也可以倒数或倒计时从大到小,但一定要按照顺序,如从12到11、10等等,不能从12点走到1点。第三发现的是违背规律,任何事物都应该从0开始,都离不开0,电子钟显示的上午下午时间里却没有0。最后才发现违背程序,电子钟在上午11点59分59秒进位时,一下跳到下午12点;在下午11点59分59秒进位时,一下跳到(次日)上午12点。从程序上来说,上午11点59分59秒进位,应是上午12点,同时也是下午0点,正确的程序应显示下午0点。
电子钟12时制时正确的显示应为,子时为:“上午00时00分00秒--59分59秒”;午时为:“下午00时00分00秒--59分59秒”,对子时上午12时改为0时,人们能够接受,但对午时下午12时改为0时,很多人接受不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曾设想,增设中午时段,下午从13时开始,加下午后减去12,显示为下午1时,上午和中午时数和24时制一样,可不必显示上午中午字样。
但是这种这种显示在理论上却找不到任何依据,机械表盘上虽有12时,但它是特指24时制中的12点,早期的钟表,有的还标注两行数字,即1点上再加13、2点上加14等等,所以不能成为电子钟下午从12点开始的依据。反而下午必须从0开始却有大量的理论依据。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来说,必须讲对称。中国的太极图蕴藏的含义博大精深,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黑白鱼是完全对称的,白是白天、面向太阳;黑是黑夜、面向月亮。阳光没有了,白天结束了,是一个0;月光没有了,黑夜结束了,又是一个0,可见一天应有两个0。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就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中国汉字“旦”是象形字,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此诗说的是“日月”光华,月亮升起来和太阳落下去也象形。从会意的角度来看,夕阳落山了阳光没有了,也可以理解为0,一天还是两个0。
《尚书大传虞夏传》一诗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时期,曾被定为国歌。复旦的校名和校歌也采用此诗,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可见,此诗在民国初年的流传之广。如果这里的“旦”可以理解为0,复旦也就是归0。
从现代科学来看,西方人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并设立了本初子午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两线相距180度或12时,在时间问题上,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从国际日期变更线来说,新的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是一个0;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来说,圆的经度也是从0度开始的,一天还是两个0。
二来从电子编程上来看,也要求对称,上午从0开始,下午也必须要从0开始。
能不能取消12时制呢?从我国古代的太极图和现代的东西半球的划分来看,把一天一分为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即使不叫上午下午,叫白天时、黑夜时,日光时、月光时等,还是要一分为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受机械钟的影响,电子钟是机械钟的升级,机械钟显示只有12没有0,电子钟照搬照套。但是机械钟里只有12时却不是12时制,这里的“12”有五种解释,0、12、24和中国的子时午时,由于它不是12时制,没有上下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不会对它理解错,电子钟把上下午与12连在一起用就错了。二来,电子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新生事物不完善是很正常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0的忽视,0有无的含义,但绝不能可有可无,0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至今仍没有被人类所全部认识。
电子钟不能显示24时的字样,加上午下午后不能显示12时的字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等于说一天24时和上午下午的12时等说法是错误的,常见的银行、超市24时营业,工作时间从上午8时至12时等等,这里的24时和12时都没有错不需要改。机械钟表中的12,并不等于12时制,它特指中午12时,也没有错,也不需要改为0。
我说电子钟显示错了,有人说三个不可能,一是外国人发明的东西不可能出错,二是即使出错也不可能是中国人发现的,三是中国人发现了也不可能会改。前两个不可能已成为可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时候未到,因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或未认识到电子钟的错误,自然不会改,只要人们知道了电子钟的错误,离改正的时间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