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北部,距主城区17公里,全村现有人口3047人;中心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1100人。自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以清洁家园为抓手,以产业富民为核心,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在全市率先引进万亩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兴业富民之路,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和森林村、生态旅游村、全省十佳水环境治理试点乡村;传统独特的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雏形初显,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双丰收。
一、尊重民意,着力激发群众热情。市区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研,召开各类型推进会、现场会,和群众一道制定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及具体建设内容;街道派出工作组进驻中心村,引导由党员、村民代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村民理事会,表决制定章程;理事会拥有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督权,全面负责,全程监督。积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项目,里山街道投入100万元启动资金;理事会及时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通报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共筹集资金35万元。组织人员分别赴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泰州市河横村、泾县查济村等地参观学习,激发建设热情。
二、发挥民智,着力凝聚群众力量。清洁家园美环境。理事会组织动员200人集中开展“清洁家园”百人大会战活动,对村内垃圾堆放点进行彻底清理。义务投工推整治。经理事会商定,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每年义务投工不少于2.5个,共投入义务工850个。建设工程所需沙、石子均就地取材,由所属村民组包工建设,极大地减少了工程费用。无偿拆除促建设。理事会动员群众无偿拆除有碍观瞻旧房13间;整修河坝3000余米,清淤河道4000余米,河堤驳岸800多米,铺设村庄鹅卵石步道5200余米,栽植绿化苗木6000余棵,新建栅栏围墙500余米,完成危房改造80户、徽派改建7户,修建幼儿园、停车场、民俗馆、农民健身广场,安装12盏节能路灯,实施户用厕所三格式改造45户、污水管网400余米等。
三、集中民力,着力增加群众实惠。建设示范基地。建成60亩桃梨、50亩蓝莓、30亩花卉苗木示范基地;修建元四水库环湖简道,放养各类鱼苗,发展深水垂钓休闲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成功引进总投资1亿元的池州市太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需流转土地1.2万亩,主要建设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农业、特色种养殖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栽植行道树2500余株、庭院绿化植物3000株,成林后产值预计达50万元。开发生态旅游。依托民俗文化特色村等名片,完善AAA级以上旅游景区要素配制,着力将“元四章”打造成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富有独特的民俗内涵、含有徽派建筑元素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古村落旅游景区。增加农民就业。引导成立5家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办小型服装加工和塑料花来料加工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四、顺应民心,着力提升群众素养。文化引领,建设徽派文化墙和反映淳朴民风的笑脸墙;设置法制、计生、廉政宣传栏,张贴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片。开展“文明新风户”、“孝老爱幼模范户”等评选活动;制作民俗文化宣传展板和宗族千人祭祖仪式光盘。整理、恢复元四十番锣鼓和案菩萨等民俗活动。活动推进。举办省、区级作家文学笔会和首届池州清明诗会;组织多场黄梅戏和文体活动表演;印制《山水元四、人文梨村》旅游宣传册。多位作家以元四村为主题的相关作品在省以上主流媒体发表。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既使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不减,也让元四村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