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安徽省委2012年社情民意第40期应把寿县恢复为古名寿春(省直 田柏强)

点击量:9845 发布时间:2012-06-13 12:07:43

民建中央特邀信息员、民建安徽省参政议政专委会副主任、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田柏强反映:寿县在安徽省中部,地处淮南、六安两市之间,现为六安市管辖,面积2987平方公里,人口134万 。建议应把寿县恢复为寿春,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提升。

寿春有4000年的历史  寿县只有100年的历史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寿县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寿州志》记载:“州东北八十里有舜耕山,相传帝舜耕于此,石上有大人迹。”今存寿州古城,系唐代的轮廓,南宋年间重建,为楚国郢都寿春城西北角的一部分。据寿春人、现台湾《远望》杂志总编孙以苍先生说,寿春城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古城当有4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时更名为寿阳、寿州,更名寿阳是为了避讳,更名寿州其州治仍设在寿春。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改寿州为寿县,其中叫寿春的时间4000年,叫寿县只有100年。

寿春曾多次为王朝古都

在历史上,寿春曾多次为王朝古都,并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寿县在唐虞时属扬州,殷商时是南方诸候的封地,系皋陶所封之地。 春秋楚邑。 由于国势日强的秦国对江汉地区的咄咄进逼,迫使楚国把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史记·楚世家》记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这是史书最早出现“寿春”名称。 后来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南朝宋国均建都于此。

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划全国为三十六郡,置寿春县,属九江郡,郡治设寿春。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晋时历为扬州和淮南郡、豫州之寿春郡治所。孝武帝为避郑太后(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隋行郡县制。但隋文帝杨坚为伐陈军事需要于开皇八年(588年),在寿春置淮南行台省,翌年,平陈后撤行台省,置寿州总管府。唐时属淮南道,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寿州,州治设寿春 。宋时历属淮南路、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以后,同时为寿春府治和安丰军治。金朝时属南京路。元时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后属安丰路总管府,治寿春。明初置寿春府,属江南行省,不久改为寿州,属江南行省临濠府,继之先后直隶中书省、隶中立府、隶凤阳府,均称寿州。清初依明制。

寿县博物馆又名寿春楚文化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又名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

古城寿春,历来被称为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人称无物不古,无故不古。

寿春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在寿春,上起殷商,下至明清,历代的兴衰,都可在此找到印痕。近百年出土的文物,有的珍藏在京、沪、宁、肥的博物馆;有的流散到台湾和欧美各地。寿县博物馆珍藏文物6000多件,属国家一、二级文物的有数百种之多。在城四周,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墓,楚考烈王墓、宓子贱墓、廉颇墓、刘安墓以及孙家鼐墓等。

寿春大地,曾为古战场。1600多年前的“淝水之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五代十国,后周与南唐争夺淮南,激战寿春,至今寿州百姓仍街谈巷议“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 ”

省城合肥有条寿春路

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城市道路名称是以全省各地的地名来命名的,但是,对寿县的地名,没有用寿县,也没有用寿州和寿阳,而是用寿春,人们还是习惯地把寿县称为寿春。合肥市的寿春路是一条东西主干道,有很高的知名度,可见,寿县恢复为古名寿春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

作为一个普通的县城,更名不更名并不重要,但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几千年来,一直叫寿春,是楚文化的故乡,曾为楚国的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荟萃,出土过大量的文物,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县和山西平遥、湖南凤凰、云南丽江古城一样,是我国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如叫寿县,难免有割断历史之感,所以把寿县恢复为寿春,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提升。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