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安徽省委2011年社情民意第72期关于加大对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阜阳 张永侠)

点击量:7583 发布时间:2012-06-08 11:00:49

安徽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常委、阜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阜阳市建委总工程师、张永侠高级工程师反映:近年来,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村镇银行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了支农“新军”作用,获得了基层政府、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广泛好评,对助农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就安徽省的情况看,从2008年起成立首家村镇银行,三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已开业村镇银行截止2011年一季度已达到19家,资产总额达48.3亿元,所有权益10.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192笔,累计金额48.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2452 笔、9.95亿元,发放农村小企业贷款2501笔、35.3亿元。从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运行现状看,业务稳步快速发展,效益逐步显现,能有效控制风险,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村镇银行活跃了县域金融市场,探索出了信贷支农的新路径,但在经营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

一、品牌支撑不足、吸储能力较弱,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凸显。例如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截止2011年4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11亿元,但储蓄存款仅占7%。虽然银行已开业3年,但群众对它的认知度还是不高,有大部分农民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担心它的安全和可靠性,影响力明显不如国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二、支付结算渠道不畅,制约着村镇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村镇银行网点单一,受技术、成本、客观条件等因素限制,难以直接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及大额可疑交易报送系统,导致信贷客户风险不能及时甄别,存在一定风险。结算渠道都依靠发起行的结算系统,受限较多,非稅汇缴代理、农民直补等业务不能代理。

三、由于银联入网成本过高,目前安徽省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尚无能力自主发行银行卡,因而不具备现代银行的结算方式。现在银联入网门槛费300万元,还有系统维护、制卡和客服团队等费用,这些都大幅增加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使得客户存款,银行直能发存折不能发银行卡,不方便客户办理其他业务,造成存贷量低。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削弱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后劲。地方政府在引进村镇银行初期承诺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但从全省已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当初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没能兑现。另外,社保存款资金以及相关涉农补贴资金受上级管理部门指定办理银行等限制,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融资难度。

针对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建立贷款风险补倘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全省村镇银行,按照支农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开辟“资金池”,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统筹分散各地村镇银行出现的贷款风险,这既调动村镇银行支农的积极性,又保证其安全稳健运营。

二、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村镇银行开业前几年,各地方政府应重点倾斜,将部分财政资金存款放于村镇银行,以支持其业务规模的壮大,在营业税、所得税返还等方面适度优惠,并出台涉农贷款的贴息奖助和保险政策。

三、开展业务宣传,增强县域品牌影响了。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电台、以及金融服务手册、实力咨询台、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宣传。鼓励村镇银行积极参加政府发起的公益活动,以提高社会知名度。

四、逐步完善和优化结算环境。使村镇银行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等,帮助其完善现代银行功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五、积极引导,审慎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运营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村镇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引导村镇银行对县域中缺乏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农户和弱质产业进行“供血”,并对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监控和比例限制,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总之,作为农村经济的“源头活水”、服务县域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理应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