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松主委:运用文化创意提升旅游

点击量:6162 发布时间:2011-12-05 15:38:48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资源。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且特色显著,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全国人大代表、省民建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利用方法,让安徽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

 

文化资源不可再生

“与其他消耗性资源不同,文化资源作为我们祖先所创造、遗留下的财富及其所凝聚的智慧,保护好了,具备重复利用、永续利用的价值和特点,因而无比珍贵。”李修松说,消耗性资源中的某些资源可以再生,文化资源一旦消失便不可再生,所以保护文化资源尤其显得重要。就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来说,文化滋润旅游,增添旅游魅力,成为旅游灵魂;旅游传播、普及文化,让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是实现文化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相当密切,有的甚至密不可分,文化产业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和产品,文化旅游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平台、延伸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无疑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予以大力支持、加快发展的重要行业。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是从政策、资金支持来说,利用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可谓适逢其时。

 

文化旅游的“七个转变”

在李修松看来,国内外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经验教训和新的理念、文化创意的实践和科技提升手段的成功运用,都为我省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认为,就文化旅游来说,正好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改变过去一些陈旧的做法:一是要变过去一般性的景点打造为特色塑造,以各自的特色吸引游人;二是要变过去的景点分散、相互孤立为连成线、形成片的资源整合和互动、互促;三是要变过去囿于行政分割、小农式的相互猜忌、相互拆台为相互联合、互利共赢;四是要变过去游客被动参观式的单调旅游为主动参与;五是要变过去观瞻式的静态旅游为融表演、游乐等为一体的动态旅游;六是要变过去平面式的旅游为融参观、欣赏、参与、互动、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立体旅游;七是要变过去文化资源利用上的同质化模仿,为运用多彩的文化创意和多姿的科技手段,打造百花齐放的景点连线或景点群,让文化生动活泼起来,招人喜爱。从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来说,过去存在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我省从现在起若能抢抓机遇,做到这些,文化旅游必然将获得大大提升。

打破传统旅游模式

最近李修松参加考察了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等地利用李白文化发展旅游的方式,发现基本上都是传统模式,即建园子、盖房子、辟广场、竖雕像、刻碑林、塑腊像、搞展览等等。他说,这在知识爆炸、信息畅达、社会节奏飞快的今天,吸引力显然已经缩小,尤其很难吸引广大青少年和普通大众。

根据李修松的观点,利用考古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但是,全国那么多的大遗址,都做成静态展示性的这类公园,恐怕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其实,李白文化也好、考古遗址也好,都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应该根据其内涵、特点及其吸引的主体对象(高雅人群、青少年、普通大众等),采取不同的创意和手法来展示、表现和互动,只要不改变文化资源的真实、不违法违规破坏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就不会有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利用我省大量的同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其效益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与皖南一带文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地面文物遗存相当丰富,利于发展文化旅游不同,我省淮河以北文化资源总体上虽然较为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知名度还较大,但是由于历史上战乱、水患频繁等原因,地面遗存较少,大多只是记在纸上或深埋地下,或通过传承人活态传承。李修松建议,要利用好这一区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更需要加强策划,善于创意,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和新的方法,出奇制胜,吸引游人,才能获得成功。由于该区人口密集,吸引力强的旅游点甚少,一旦开发成功,更容易获得游人如织的效果。

 

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

李修松认为,从文化旅游来说,必须有效利用我省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发展。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黄山市等地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等,选取一系列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镇,恢复每个村镇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布局(含水口)及周边环境,利用一系列古民居开辟各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展示场所(具备保护、传承、展示、旅游、生产、销售等综合功能)和多彩多姿的民俗活动展现和表演等,再运用高明的文化创意结合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其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特色各具的完整、立体、活态展示其文化生态并可与游客互融互动的文化旅游园区。通过旅行社和开通旅游车等,有机串联这些园区,着力形成环形旅游热线,从而带动百科全书式的徽文化资源和沿线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与黄山、九华山旅游等互动互促,从而整体成为世界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目前,国家支持发展考古遗址公园。李修松建议,及时将诸如含山凌家滩、潜山薛家岗、蒙城尉迟寺、蚌埠双墩遗址及固镇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怀远禹墟等保护好,有效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仅此是难以普遍吸引游人的,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并结合附近的山林、水面、农田及相关文化资源,发展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做大做强。以含山凌家滩遗址为例,可在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础上,依法在其建设控制地带之外,通过引资建设凌家滩文化原始体验乐园(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包括“有巢氏”(渔猎时代)生活体验乐园、凌家滩部落(农耕时代)体验养生园、凌家滩原始游乐体验园、高科技互动园区——凌家滩部落猎奇;同时,利用附近的太湖山、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石洞、太湖寺、养鹿场及这一带的农田、水域,通过科技、生态等手段,对外展示实际含金量很高的传统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并且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产业,举办“少儿原始体验夏令营”等活动,从而带动这个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致富。同时也带动巢湖一带的旅游发展。

李修松建议将诸如亳州、蚌埠、六安、安庆、滁州等地较为密集的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好,科学运用新的创意、新的手法展现其文化内涵和各自特色,形成一条条旅游热线或连片的旅游景点群(景区)。例如:利用合肥、巢湖周边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开发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及风光景点,形成省会旅游这个重心;再串联周边各景区、景点,形成一至两小时(开车)旅游经济区,从而大大提升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旅游地位,发挥其在全省旅游中的龙头和枢纽及游客调度作用,使全省旅游这盘棋活起来,带动皖北、皖东、皖西等地区旅游的发展。

李修松还提出,利用这次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在有效保护好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相关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以省博物馆新馆及深化全省90多家博物馆免费开放为抓手,下大力气提升博物馆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博物馆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场所。有效利用民俗活动、民俗歌舞、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利用新的创意和新的手法,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