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安徽省委2011年社情民意第57期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的建议(宿州 闫旭)

点击量:8158 发布时间:2011-10-25 10:08:25

宿州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宿州市委专职副主委、高级工程师闫旭反映:为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农业及科技部门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及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户,他们对科技培训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种田不需要经过任何技术培训,从而造成农民整体素质低,特别是农民家庭中的当家人,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45岁以上的达70%左右,这些人的商品观念、信息观念、政策观念、科技观念都比较差,技术接受能力低,对这些人讲技术难懂,发资料难看,教操作难会,先进适用的技术难以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当前,农村正处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的历史新阶段。原有的科技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旧的传统观念和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村科技培训的开展。二是多部门抓科技培训,但没有能够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技术培训体系,不能够有效地注入到社会化服务中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使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一致,不能发挥综合优势。在农业科技培训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科技培训往往只注重单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不能够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了部分农民只讲相信科学,而实际上不付诸于行动。三是不结合当地实际,盲目照搬引进外地经验。一些科技培训解决不了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影响了群众学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失去了科技培训的吸引力。四是在科技培训投入方面: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是影响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因素。目前,县、乡、村农业技术力量的分布呈“倒金字塔”形,大部分技术力量分布在县级,乡镇农业技术员比较少,且从事专业时间也很有限,从而出现“专干不专干”的现象。由于技术力量投入少,农民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就少,从而使农业技术培训在村级和农民中形成了一个“断层”。培训的经费也投入不足。市县、乡三级财政没有把农业科技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没有专项经费投入。往往是职能部门急需时申请一点才批一点,财政紧缺时则少批或不批,科技经费没有保证。一些涉农科技培训服务的职能部门也没有规范化的经费投入指标,工作急需时就挤一点,投入多少,没有标准。由于经费紧张,缺乏设备投入。目前,我市各地科技培训仍然以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面传口授为主要形式,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不普及,特别是村一级,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困难很大,更谈不上什么微机网络、远程教育,致使科技培训教育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

针对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应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一个以“科技综合服务部门”为中心、以三个网络(科技培训网络、科技信息网络、科技服务网络)为主体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对农业技术骨干、农民技术员和农民进行有计划、经常性、规范化、分层次的培训,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及时、实用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要大力增加科技培训投入,要拓宽两个渠道(即运用市场手段鼓励社会投入和运用行政手段加大政府投入两个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力度。充实配备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展科技培训的基层人员,保证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增加对科技培训的设备投入,增强市县乡村四级科技培训手段。多渠道增加对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应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科技培训,各职能部门也要制定规范化的经费投入指标,供销、粮食部门的农业技术经济服务组织,也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增加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要制定优惠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技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三是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声像教育。利用电影、电视、广播、录像等先进设备宣传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广大农民群众很喜爱这种培训形式,直观、易学、易懂、易掌握。因此,政府应想方设法给各乡镇配备声像培训设备,以推动科技培训工作。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